02-设计计算说明书格式

02-设计计算说明书格式

ID:40973122

大小:230.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8-12

02-设计计算说明书格式_第1页
02-设计计算说明书格式_第2页
02-设计计算说明书格式_第3页
02-设计计算说明书格式_第4页
02-设计计算说明书格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02-设计计算说明书格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XX型XX机设计计算说明书北京XX200X年X月15第一章设计任务1.1目的及意义1.2应用范围1.3基本参数及性能指标要求1、基本参数-产量:120kg/h~240kg/h(颗粒产品最大直径23mm)-整机质量:≤600kg-适合于电动机及柴油机两种动力输入,且便于移动转移。2、性能指标-能耗指标:-噪声:≤93dB(A)1.4设计计划及进度安排2007年6月~2007年12月:收集资料,知识产权咨询及专利申报;2008年1月~2008年6月:设备方案论证、控制方案及样机设计;2008年7月~2008年8月:配套技术研究及关键

2、部件试制;2008年9月~2008年11月:样机试制、样机试验、调试;2008年12月:样机试验、总结。15第二章总体设计2.1技术要求及设计思想其特点是:2.2确定技术参数及工作原理2.2.1设备结构组成2.2.2技术参数确定第三章结构设计3.1如:压缩成型系统设计3.1.1系统受力分析压缩成型系统主要有主轴、环模和压辊组成。颗粒在压模与压辊之间的挤压下完成,其挤压过程见下图;15图3-1压模与压辊受力分析1.压模2.压孔3.压辊根据物料在挤压过程中所处的状态不同,可将其分为三个区段:供料区、压紧区和挤压区。供料区:在此区,物

3、料除受离心力外,基本上不受外力作用,处于自然状态。压紧区:随着模、辊的旋转,物料受模、辊的挤压作用,物料之间产生相对移动,空隙逐渐减小。在模、辊锲形夹持下,物料向前移动速度加快,即压力逐渐加大,物料之间也产生一定的连接和变形,密度增大到接近1.0g/cm3.挤压区:在此区,挤压力急剧增大,物料间进一步靠紧和镶嵌,物料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和联结增强。当挤压力增加到能够克服模孔对料粒的摩擦力时,具有一定密度和联结力的物料被挤进模孔,经过模孔一段长度的饱压形成颗粒。这一区段物料将产生弹性、塑性组合变形。压出之后的物料密度可达0.8g/cm

4、3~1.4g/cm3。为使物料在模、辊转动作用下压制成颗粒,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模、辊要把物料攫入变形区,二是压辊对物料的挤压力大于模孔内物料对料柱的摩擦阻力。在物料压粒过程中,物料被模、辊攫入主要靠模、辊表面与物料的摩擦。为了便于研究,将变形区内靠近攫入弧的一小段粉料做为脱离体来分析受力状态。如下图:15图3-2变形区一小段脱离体的受力分析引压辊表面A点的切线和压模内表面A1点的切线交于C点,∠ACA1=α-β,称为攫取角。从图3-1可知,对物料作用有两个力,压辊压力P和环模内表面的反力R,阻碍物体进入变形区的力为Psin(

5、α-β)攫取物料的力为Fcos(α-β)+T=FPcos(α-β)+f1R欲使物料被攫入变形区而不被滑出,则必须满足f1R+FPcos(α-β)≥Psin(α-β)(3-1)式中,f1=tgφ1压模与物料间的摩擦系数f=tgφ带槽沟压辊与物料间的摩擦系数α物料对压辊的包角β与压辊压模有关的角而R=Pcos(α-β)+fPsin(α-β)若f1=f整理后得到攫入条件(3-2)从(3-1)式可以看出,攫取角α-β与摩擦系数f成正比。物料的成分不同,摩摖系数也不同,因此其攫取角也不同。15模孔中的物料在轴向压应力为,则根据沿孔向无变形

6、和广义胡克定律可求的物料径向压应力(3-3)式中,——模孔内物料径向应力——物料的泊松比从上式可知,作用于物料在轴向压应力为作用于物料径向压应力的倍。对任何物料<0.5,故>。压模模孔除承受径向压力外,同时还承受由径向压力而产生的切向摩擦力F(F=fP,f摩擦系数,P为径向压力)。沿模孔取出一段物料进行分析,如下图图3—3模孔受力分析综上所述,可得:1、增大摩擦系数f,减小模孔半径r0,衰减速度加快,意味着物料在模孔内的饱压过程缩短,物料成型性变差。反之,减少摩擦系数f,增大模孔半径r0,衰减速度减慢,表明物料在模孔内的饱压过程

7、延长。由此得出:设计压模时模孔r0不应过小,同时将模孔加工光滑,以减小摩擦系数f,提高成型性能。152、影响物料压制过程的不只是摩摖系数f,反映物料纵横向变形的物料泊松比也是一个重要的特性参数。3、压模厚度H不是随便选定的尺寸,其大小直接受模孔半径r0所要求的颗粒密度以及物料特性的制约。试验表明,随着模孔深度(即压模厚度H)增大,颗粒产量明显降低,耗能增加,颗粒硬度提高,因为随着模孔深度加大而摩擦面成正比增加。为了获取较好制粒性能,使产量和质量处于最佳状态,对每种物料都有比较适宜的长径比(模孔深度H与孔径d的比值)。因此,根据玉

8、米秸秆的特性和需要的加工产品的要求密度。经过大量的实验,确定模孔直径d=23mm,模孔深度H=83mm。3.1.2环模的设计环模是成型系统的主要部件,其质量对产量和颗粒质量有很大影响。环模的设计图如下:图3—4沟槽式环模设计图1、环模直径和环模有效压制宽度以及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