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曾伟坚)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曾伟坚)

ID:41007404

大小:4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3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曾伟坚)_第1页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曾伟坚)_第2页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曾伟坚)_第3页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曾伟坚)_第4页
资源描述: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曾伟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数学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预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49页,初步了解比的应用。 二、 教学课题:《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三、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观察线段图,理解线段图和填空,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②。结合生活实例,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能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四、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按

2、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是小学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二章中的内容。按比例分配问题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显然,平均分是按比例分配的特例,是让学生在理解了比和分数的关系和掌握了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的,有利于加强知识间内在的联系,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学目标:①运用比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②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学习,在实践、讨论、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与活动的乐趣。③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和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①能够运用比的意义解

3、决按一定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②如何把“几比几”转化成“求总量的几分之几”五、教学方法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从线段图,根据线段图填空,由简单入手,化难为易。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类比、归纳、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将数学知识学习与体验、情感态度、能力等融合起来,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1、前几节课

4、,我们认识了比,只要留心观察,在日常生活中,还蕴含着许多关于比的知识。2、看图填空(认真观察,并思考,再回答):  红花朵数:黄花朵数:①线段图中,把红花朵数和黄花朵数一共平均分成()分。红花占其中的()份,黄花占其中的()份。②把红花朵数和黄花朵数一共平均分成()份,红花朵数占红花和黄花总数的,黄花朵数占红花和黄花总数的。③把红花朵数看作单位“1”,黄花朵数占红花朵数的。④把黄花朵数看作单位“1”,红花朵数占黄花朵数的。二、探索新知1、过渡例题探索 六(1)班要做50朵花,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我认为男生和女生各做花的一半就好了,是吗?〔挑战性的问题又激

5、起了学生的争论,很多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说:老师你这样分不合理。我问:为什么?生说:因为男女生人数不同,应该按男女人数去分才是合理的。我随即表扬了大家。此时,学生的求知欲又一次被激发了,思维也很活跃。〕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求出男生应该做多少朵?女生应该做多少朵?⑴分组讨论,自主探索(学生分组自学,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根据上面填空题自学。)⑵学生汇报、板书解法,并揭示课题。学生的解法可能有:解法一(归一法):①把男女生人数平均分成的份数:2+3=5②平均每份多少朵?50÷5=10(朵)③男生要做的朵数:10×2=20(朵)④女生要做的朵数;10×3=30(朵)解法二(按比例分

6、配法):①把男女生人数平均分成的份数:2+3=5②男生要做的朵数占总朵数的是多少朵?50×=20(朵)③女生要做的朵数占总朵数的是多少朵?50×=30(朵)解法三(分数法):把男生做的朵数看作单位“1”,女生做的朵数占男生做的,求出男生做的朵数。50÷(1+)=50÷=20(朵)把女做的朵数看作单位“1”,男生做的朵数占女生做的,求出女生做的朵数。50÷(1+)=50÷=30(朵)⑶比较解题思路:这几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⑷说一说,第二种解题思路①求出总份数。②各部份数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③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答。2、出示49页的例题

7、2提出要求:⑴认真弄清楚题意。⑵根据上题学习的方法,用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方法解题。⑶尝试列出不同的方法,小组中讨论每种方法的思路。汇报,集体评判,订正。三、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的49页的做一做,然后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的收获是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生相互补充着说,师有重点揭示要点)五、课内外作业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二第1~4题。     六、教学反思  本人觉得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设计师、引路人,是课堂讨论的平等参与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着重通过线段图,让学生观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