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岩《但愿人长久》说课稿

潘岩《但愿人长久》说课稿

ID:41013140

大小:2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3

潘岩《但愿人长久》说课稿_第1页
潘岩《但愿人长久》说课稿_第2页
潘岩《但愿人长久》说课稿_第3页
潘岩《但愿人长久》说课稿_第4页
潘岩《但愿人长久》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潘岩《但愿人长久》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但愿人长久》说课稿一、说教材《但愿人长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单元的第2篇课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抒发了苏轼对弟弟的无比思念之情,以及他对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的诚挚祝愿。反映了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这篇课文属于“文包诗”类文章,它的写作手法很有特色,故事是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深远意境,有利于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新课标中对三四年级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等。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语言的能力,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但受年龄限制,学生在揣摩语言和体会作者情感方面的能力仍有限。结合本文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认知目标: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3.情感目标:体会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重点:体会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

3、,千里共婵娟”的含义。难点是:描绘苏轼由“埋怨”而走向“宽慰”的精神轨迹,这正是词人写作时的着力点,也是这首词的艺术魅力所在。二、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指导阅读法,启发诱导法、媒体演示法,拓展延伸法。在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具体的学法是发现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三、说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大板块展开。分别是: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让学生齐背李

4、白的《静夜思》。这是一首表现作者思念家乡的诗,通过背诗,向学生提出问题,“节日里是否有思念亲人的体验?”,从而激起学生兴趣,引出课文——《但愿人长久》。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重点理清课文情感线“心绪不宁——埋怨——宽慰”。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扫清阅读障碍,同时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2.检查学生识字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指导。让学生用钢笔描红,然后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练一练。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帮助纠正出错字音,了解学生朗读情况。[设计意图: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

5、生借助各种资料、工具书,运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尽最大努力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尝试将新知纳入自己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中,同时,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为下面深入探究打下基础。]细读探究,体悟情感1.为解决本课重点,我会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苏轼的资料,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体会苏轼因为思念弟弟的心绪不宁之感。2.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苏轼见到月亮时是什么态度?为什么要埋怨月亮呢?3.学生再读5、6自然段,体会苏轼的感情。4.让学生读读五行词,思考其意思,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解释的句子。5.为解决本课难点,我将采取小组探究的方法,指导学生联系上文,讨论并理解“但愿人

6、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以情带声,声情并重。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巧妙地将学生由“画外人”变为“画中人”,变被动为主动,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在交流中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悟。]赏读积累,拓展延伸1.以多媒体出示完整的《水调歌头》,教师范读,学生诵读。2.多媒体播放王菲歌曲《明月几时有》,加深学生对课文印象,缓解学生情绪。3.适度拓展,阅读古代诗词中表达相似情感的诗句。4.教师指导学生搜集一些有关“思念亲人,思念故乡”这个主

7、题的诗词,举行一次朗诵会。 [设计意图:立足文本,超越文本,促进学生有效积累,丰富文本内涵,深化主题,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灿烂文化的艺术魅力。四、说板书设计但愿人长久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思念弟弟)(月圆人不圆)(共有一轮明月)此板书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理清文章脉络。以上,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但愿人长久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苏轼。有一年,他被朝廷派往密州去做官。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

8、心绪不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