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政治-新课标-人教版

第10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政治-新课标-人教版

ID:41014475

大小:590.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8-13

第10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政治-新课标-人教版_第1页
第10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政治-新课标-人教版_第2页
第10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政治-新课标-人教版_第3页
第10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政治-新课标-人教版_第4页
第10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政治-新课标-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0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政治-新课标-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作业(二十三) [第23课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选择题1.依据近几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会徽,我们可知(  )第23届世界大运会会徽第24届世界大运会会徽第25届世界大运会会徽第26届世界大运会会徽A.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B.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C.民族不同文化必然不同D.世界文化渐趋融合统一2.珠算是中国教育思想、教育知识、教育智慧的“活的载体”。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冲击和人们的漠视,这门古老智慧却面临失传的境遇。有专家表示,要想珠算传承下去,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博物馆和传承基地,使之“活态继承”。这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文

2、化遗产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④文化遗产需要在社会实践中传承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3.在我国,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着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的习俗,更蕴含了中华民族对老人的敬重。庆祝重阳节(  )①可以表达民族情感 ②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 ③见证了文化是世界的 ④见证了人类文明的演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表明(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B.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5.近年来,中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

3、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已经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②文化交流能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③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中华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6.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很高的评价。这表明(  )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7.漫画《洗澡》启示我们(  )①文化交流应该做

4、到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②抵制和排斥一切外来文化的侵蚀 ③在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尊重文化多样性 ④文化差异是制约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主要障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英语在亚洲各国日渐流行。与此同时,亚洲各国纷纷开设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国际广播频道。这表明(  )A.亚洲文化与世界文化日渐融合B.亚洲各国注重推动民族文化走向世界C.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D.亚洲各国用本民族语言消减英语的影响9.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省的人到关东谋生,对东北的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影响。“闯关东”属于文化传播途径中的(  )A.商贸活动B.人口迁徙C

5、.亲朋聚会D.外出旅游10.“密歇根州立大学孔子学院”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合作成立的全球第一所网络孔子学院。学院利用先进信息技术促进汉语和中国文化教学。网络孔子学院的创办(  )①借助了现代传媒强大的沟通和共享能力 ②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 ③加速了中华文化传播,增强国际影响力 ④表明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11.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唤醒了我们关于传统食物的记忆,从这部纪录片里,有人看到了美食,有人看到了乡愁,有人看到了传承,有人看到了国魂。这表明(  )①文化交流是文化传播的必然要求 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生活方式 ③人们的精神产

6、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2.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节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古丝路”曾经为沟通沿途各国文明,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与合作作出过

7、重要贡献。在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基础上建设“新丝路”,既是一条商道,更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中亚各国的文化交流。材料二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推动中华文化产品走向世界。当前,一些外国用户在接受中国品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有人认为,语言、品牌故事等文化因素难以为外国用户所理解和认同是一个重要原因。(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怎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与中亚各国的文化交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