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_行书禹碑考证卷_真伪考辨及文献价值

杨慎_行书禹碑考证卷_真伪考辨及文献价值

ID:41026836

大小:3.82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8-14

杨慎_行书禹碑考证卷_真伪考辨及文献价值_第1页
杨慎_行书禹碑考证卷_真伪考辨及文献价值_第2页
杨慎_行书禹碑考证卷_真伪考辨及文献价值_第3页
杨慎_行书禹碑考证卷_真伪考辨及文献价值_第4页
杨慎_行书禹碑考证卷_真伪考辨及文献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杨慎_行书禹碑考证卷_真伪考辨及文献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杨慎5行书禹碑考证卷6真伪考辨及文献价值王亦(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1488~1559年)对其进行考证并释读之后,才一5行书禹碑考证卷6真伪考辨[2]得以传布天下,并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由于5禹碑6又称5神禹碑6或5岣嵝碑6,传说为杨慎的研究对5禹碑6的保存和传播起到了关大禹治水时所刻,碑石原在南岳衡山之祝融峰键作用,故清代金石学家王昶在5金石萃编6的上,因衡山又称岣嵝山,故此碑亦称5岣嵝碑6。5岣嵝碑6一条中,特意将杨慎对5禹碑6的释文现岳麓山上存有一处5禹碑6刻石(图一~三),和论点置于首篇,以示对他在这方面开

2、创性研[3]传为南宋人何致(字子一),在嘉定五年(1212究的认可。[1]年)游南岳祝融峰时发现,并摹刻于此。历代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是明代关于5禹碑6的描述多属传闻,记载含混不清,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他书写的5禹碑考证碑上文字更是奇古难辨,自从明代学者杨慎卷6,又称5禹碑歌卷6,既是一篇关于5禹碑6研图一湖南岳麓山5禹碑6图二湖南岳麓山5禹碑6图三湖南岳麓山5禹碑6刻石局部之一刻石局部之二刻石局部之三78u杨慎5行书禹碑考证卷6真伪考辨及文献价值图四5行书禹碑考证卷6残卷(故宫博物院藏部分)[7]究的重

3、要手稿,又是一件著名的书法作品和文编6著录。此作品的材质、尺幅及文字内容均学作品。以前我们了解杨慎对5禹碑6的研究主与著录完全相符,但据5石渠宝笈续编6记载,要是通过他的文集)))5升庵集6中的相关论此卷所钤印章应是乾隆八玺俱全,现则只见其著,而作为书法作品的5行书禹碑考证卷6则一中三方。按乾隆八玺的钤盖规矩,/乾隆御览之直藏于民间或宫廷内府之中,鲜为学术界所宝0、/石渠宝笈0、/石渠定鉴0、/宝笈重编0和殿知。加之此卷在民国时期被撕毁,只残留片断,座印/养心殿0五玺当是钤在卷首被撕去的部使得学术界对它的价值认识不足

4、,甚至怀疑它分上。此外卞氏还有/孺古0和/学而未能0两的真实性。为了客观评价这件书法的学术价印,可能也曾钤在该卷的前面,现则缺失。另值,有必要先对其真伪作一准确判断。外,现存部分卷中多处出现行数不等的剪拼痕这件5行书禹碑考证卷6为纸本,行书,以迹,基本上是一行、四行、五行交替出现,有一诗歌的形式记录了杨慎对5禹碑6的研究。款署定规律,每一接缝处都有/式古堂0骑缝印。估/博南山人杨慎0,钤有/臣杨慎0、/玉堂金马0计在卞永誉之前,此稿曾剪裱为册页,后又从二印。卷中还钤有多方收藏印,包括卞永誉的册页改成手卷形式,为防止缺

5、失,卞永誉在每/令之0、/仙客0朱文方印和/式古堂0、/式古堂个接缝处加盖了印章。书画0朱文长方印;乾隆皇帝的/乾隆鉴赏0白按照著录,此作品被清内府收藏时仍是完文圆印、/三希堂精鉴玺0朱文长方印、/宜子整的,全卷应包括5禹碑歌序6、5禹碑歌6正孙0白文方印;嘉庆皇帝的/嘉庆御览之宝0朱文和跋文三部分,在5式古堂书画汇考6和5石文椭圆印以及末代皇帝溥仪的/宣统御览之渠宝笈续编6中录有全文。再据5赏溥杰书画[8]宝0、/宣统鉴赏0朱文方印和/无逸斋精鉴玺0目6即5佚目6所记,此作品于宣统十四年朱文方印。今所见墨迹已不完整

6、,其中一小段(1922年)十一月二十日以赏溥杰的名义被溥[4]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四),后半段几年前仪偷盗出宫,后被辗转带到东北,存于长春伪[5]曾两度见于国内的拍卖市场(图五、六),其余皇宫。1945年抗日战争快结束时,溥仪逃离长部分至今不知下落。春,看守伪皇宫的/国兵0乘机大肆抢夺存放在通过与书画著录相参证,可知此作品在清/小白楼0中的书画文物,并爆发了激烈的争代以后一直流传有绪,先后曾经清初卞永誉抢,导致许多长卷书画被撕成数截、首尾异地。[6]5式古堂书画汇考6和乾隆内府5石渠宝笈续今所见5行书禹碑考证卷6的

7、这两段残卷,前后792010年#第5期`分部藏间民a卷残f卷证考碑禹书行g五图80u杨慎5行书禹碑考证卷6真伪考辨及文献价值边缘不规则,明显为撕扯的痕迹,应是在当时符的。其次,杨慎书法的用笔在一定程度上受的抢夺中被损坏的。最先被发现的是故宫所藏当时颇为流行的文明书风的影响。杨慎与文这一段残卷,仅存一百余字,不及原作内容的明(1470~1559年)是同时代的人,且交谊深十分之一,不仅文物价值有限,更影响了对作厚。文明作为当时开一代风气的书坛领袖,[14]品真伪的判断。今借助新发现的后半段墨迹,其书风也师法赵孟,并对杨慎

8、的书法有所使我们能看到这件作品三分之二的内容,因此影响。从杨慎与文明的经历看,二人的交往可以从书法角度进一步分析它是否确为杨慎始于嘉靖初年同在翰林院修纂5武宗实录6时真迹。期,之后杨慎书法(特别是戍守云南时期)的某关于这件书法作品的真伪,前辈学者有不些用笔和结字均带有文氏书风的特点。第三,同的见解:徐邦达先生通过对故宫所藏残卷的杨慎与文明虽然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