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质量检测(地理)

高三质量检测(地理)

ID:41056282

大小:32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8-15

高三质量检测(地理)_第1页
高三质量检测(地理)_第2页
高三质量检测(地理)_第3页
高三质量检测(地理)_第4页
高三质量检测(地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质量检测(地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三质量检测地理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2009·重庆)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2.当地球在甲位置时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下图表示某地某日树影变化,Fl表示当地日出时的树影,F2表示当地17时的树影,F2与Fl等长.读图完成3~4题。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此日

2、的昼长是11小时B.F1、F2与ON之间的夹角相同C.当树影朝向N时,北京时间是12点D.该地此日的日出方向是东北4.若该地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则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能是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B.可能位于非洲西海岸C.此时节易受冷锋影响D.主要农业类型是小麦种植业(2011海南)读图2,完成5—7题。5.图示岛屿的山脉主体走向大致为A.南北B.东西C.东北一西南D.西北一东南6.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A.甲、乙两河流汛期均出现在夏季B.平均流速甲河较乙河快C.含沙量甲河较乙河大D.流量甲河较乙

3、河大7.甲河流域处于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6(2011四川)图l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回答8—9题。8.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9.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D.劳务

4、输出数量增加2010年11月1日0时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图7为近四次人口普查“中国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8为我国建国以来人口增长曲线图.读图回10~12题。10.读图7中有关我国1964~2000年人口增长状况的正确叙述是A.大于65岁年龄段的人口增长数量最多B.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增加C.15~6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数量量多D.199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11.下列关于图8中④②③④各阶段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导致人口自然

5、增长率降低B.②时期,人口生产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C.③时期,人口生产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D.④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12.假设“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社会剩余劳动力增长率”。依据图8中信息,下列年份中,我国社会剩余劳动力的增长率最大的是A.1958年B.1963年C.1966年D.1982年右图是某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组成图,图中a、b、c分别表示1940年、1970年和2008年的人口年龄结构比重状况,读图回答13-14题。

6、13.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地区人口变化趋势的特征有A.青壮年劳动力充足B.人口老龄化显著C.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出生率较高614.根据统计资料,目前我国85岁及以上的人口约有1.6亿人,那么下列关于我国目前及未来人口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过快②我国目前劳动力严重不足③我国目前社会养老负担较重④我国未来人口死亡率可能会上升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捅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

7、15—17题。15.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为A.8000B.10000C.6000D.450016.如果用a表示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b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c表示中国的环境承载力,那么a、b、c三者的大小关系是A.a

8、水资源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18一19题。18.图中②阶段城市不会发生的现象有A.交通问题得以缓解B.与周边地区温差增大C.工业污染日益严重D.农业用地不断减少19.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③城镇化水平重心的空间变化可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发展的空间状态。其计算公式为:其中X、Y分别代表城镇化水平重心的经、纬度,xl、y1分剐表示各省区中心经、纬度:M1表示各省区的城镇化水平:t为年份,下图为198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