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秦腔》(语文北师大必修3)

【教学设计】《秦腔》(语文北师大必修3)

ID:41059004

大小:64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15

【教学设计】《秦腔》(语文北师大必修3)_第1页
【教学设计】《秦腔》(语文北师大必修3)_第2页
【教学设计】《秦腔》(语文北师大必修3)_第3页
【教学设计】《秦腔》(语文北师大必修3)_第4页
【教学设计】《秦腔》(语文北师大必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秦腔》(语文北师大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秦腔》教学设计本课时编写:甘肃省金塔县中学常宝华教材分析:《秦腔》是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中第十一课,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文章写于1983年,发表在《人民文学》1984年第五期。《秦腔》不但绘形绘色写出了一个地方剧种的生成、变迁的特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秦川大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等风土人情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热情蓬勃的生命力。作者生于斯长于斯,对故土的热爱使得作者在描述中更多地凸现了黄土地人民的人情美,而滤掉了其中可能存在的愚昧与丑陋。在贾平凹笔下,秦腔是黄土地与老百姓生生不息的命运之声。作者通过绘形绘色描写秦地的风土人

2、情,传递了作者对秦文化的领悟,并在文化的把握中透视民众的生存状态与生存哲学。2003年初贾平凹开始动笔写作长篇小说《秦腔》,历时近两年,四易其稿。是作者费时最长、修改最多、最耗心血的一部作品。后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从教材编选的角度看,这篇文章厚重且长,它所反映的民风民俗,反映人在大地上悲欢离合的抒发与寄托,与上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在思想内容上有极大不同。教学目标:1.了解秦地的地理构造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2.体会作者在场面细节描写上的出神入化;3.体会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从而对象征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民间文化有更深刻

3、的理解。教学重难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主要内容;2.了解秦地的地理构造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课前准备:1.要求学生熟读全文,对文章就结构等方面作简单批注;2.了解贾平凹生平,了解贾平凹的创作,如果有条件,可阅读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3.借助网络收听或收看秦腔片段;4.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从秦腔导入,可播放几段秦腔,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或:我国地域广大,方言众多,因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戏曲,代表着本地文化的某些特点,比如广东的粤剧,以北京为主的京戏等,秦腔也

4、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主要流传于西北五省,在观众中,特别是农村观众中具有极强的生命力。逢年过节,吼唱秦腔是秦人表达快乐、倾吐悲伤的最佳方式,或:俗话说:五千年地上文明看山西,五千年地下文明看陕西。提起陕西,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秦始皇兵马俑、黄土高坡、陕北民歌信天游,以及陕西特色风味羊肉泡馍。黄土地不仅养育了中华民族,也养育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秦腔”就是灿烂民族文化中的一株常春藤;2.从秦腔的特点导入,如:到陕西旅游,导游也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___秦腔。你认为,这中间用哪个字最切合秦

5、腔的特点?【设计意图】这篇课文地域特色非常明显,好在秦腔特色鲜明,传播广泛,感性认识很容易建立起来。播放秦腔片段,对后面的学习和理解也大有帮助。二、作家作品信息要点:1.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2年2月21日出生。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现为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记》、《野火集》、《商州散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晚唱》、《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

6、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诗集《空白》以及《平凹文论集》等。他的《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儿》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还于1988年获美国飞马文学奖。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的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涵,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贾平凹在散文领域颇有建树,早期的《月迹》、《一棵桃树》,书写儿童眼睛

7、中美丽单纯的世界,注重诗意境界的酝酿。在80年代中期,他转而写陕西的风土人情,展示当地的人文风景和生活情态。贾平凹的散文无论在思想意蕴、文化趣味还是语言表达上,都倾向吸取中国文学传统因素,崇尚简单古朴的风趣和静虚境界的营造。2.秦腔是我国戏曲四大声腔(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它的覆盖面极为广阔,流行遍及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及西南的西藏、四川;中原的晋西、豫东、河北;东北大庆、东南的广东、福建,宝岛台湾等地以及吉尔吉斯坦共和国,同时也是我国最大地方剧种,对许多剧种都有很大的影

8、响。它历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历代发展日趋成熟,明末清初盛行于南北各地。秦腔的鼎盛时期在乾隆年间。目前,秦腔所保留的剧目达700多个,为各剧种之首。秦腔的唱腔、道白、板路、脸谱、身段、角色门类自成体系。秦腔也称“乱弹”,唱腔音色高亢激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