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太阳船 (8)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太阳船 (8)

ID:41070737

大小:16.5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5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太阳船 (8)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太阳船 (8)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太阳船 (8)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太阳船 (8)_第4页
资源描述: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太阳船 (8)》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太阳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太阳船》是第六单元《诗两首》的第二首,这首诗篇幅短小,但是意象富丽,想象力丰富,极具抒情色彩。全诗基于“太阳船”这个意象展开层层联想,次序井然又浑然一体。字里行间有着浓浓的抒情色彩,如“焚起大火”“溅起银星”,营造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但对现代诗歌还是首次接触,所以着力从方法上(诗歌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进行引导,并通过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对诗歌美的审美体验,促使其喜爱诗歌,喜爱语文。对于联想和想象,在《天上的街市》

2、中已有初步了解,这首诗继续从兴趣上引导,加深印象。【教学目标】1.品析诗歌的音韵之美、画面之美和情感之美,提高审美能力。2.指导学生在领悟诗歌美的基础上,美读课文。3.感受想象的神奇力量,激发兴趣。4.通过仿句练习,加深对诗歌语言美的感悟,提升语言运用能力。【重难点】1.品析诗歌的音韵美、画面美和情感美。2.指导学生美读课文。【教学过程】一、诵读传说解诗题多媒体展示精美图片并配乐,老师以诗歌的形式,介绍古今中外关于太阳的传说,进而引出诗题。设计意图:诗化的知识链接给学生营造诗意的氛围,关于太阳的传

3、说一是输入大语文理念,拓宽学生知识视野,鼓励学生阅读;二是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然进入学习内容。二、援引名句讲文体用朱光潜的话“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高度评价诗歌在各种文体中的地位和价值。学生齐读诗歌,老师配乐范读,让学生感受师生朗读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诗歌的美,美在音韵、画面和情感。设计意图:用著名美学家言简意赅的话语,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动力,并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之一:领略诗歌的美。三、初读诗歌感音韵通过和歌曲、古典诗歌的类比,指出诗歌的音韵美,美在节奏感和押韵。要

4、求学生画出节奏,圈出韵脚。重点指导学生对抑扬顿挫语调的掌握,从“但”字入手,点出前后语气的截然不同,前面读得舒缓愉悦,第三节前三句读得低沉急促。第三节最后一句眼前豁然开朗,读得兴奋、昂扬。通过一波三折的语调,将诗歌抑扬顿挫读出来。学生带着对诗歌音韵美的感悟,再次齐读本诗。设计意图:诗歌的诵读指导往往流于表面,且过于零碎。这里通过具体分析这首诗如何朗读,突破朗读难点——抑扬顿挫语调的把握,帮助学生了解诵读诗歌的基本方法。四、再读诗歌赏画面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根据诗歌剪辑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

5、热爱和对诗歌画面美的感性认识。指导学生找出这首诗中特别有画面感的语句,感受这首诗意象的富丽。举例分析“镀金的巨船”。指导学生关注描摹静态画面时的短语组合:名词前面加形容词。举例分析“溅”字的妙处。将太阳没入云层和鱼儿跃入水面进行类比,分析“溅”的力量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引导学生关注动词在描绘动态画面时的妙处。学生范读,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感受,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设计意图:多媒体激趣,提升学生审美水平,且自然引出对诗歌画面美的感悟。通过举例,细致分析诗中描绘静态和动态画面的语言,引导学

6、生感悟诗歌富丽的意象,进而感受诗歌画面美。五、巧用联想悟诗情词语联想法,分析诗歌的中心意象太阳的象征意蕴。联系诗歌其他意象如镀金、白银、光波等的共同点——光亮,特别是千颗银星,分析诗中太阳象征着光明。整首诗表现的是诗人对光明和幸福的向往和追求。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诗人,齐声诵读这首诗。设计意图:借助词语联想法,引导学生对诗歌抒情色彩的理解,简单且实用。六、想象手法展神奇大家从这首诗中能读到一个满怀热情的诗人,还能读出一个怎样的诗人?明确:富有童趣的诗人,因为他特别有想象力,将司空见惯的太阳想象成一

7、艘金灿灿的太阳船。运用想象,就像挥舞了一下魔法棒,世界瞬间变了样!设计意图:从分析诗人形象入手,自然过渡到想象手法的运用。用比喻性的语言,激发学生运用想象力思考和写作的热情。七、仿句练习妙拓展仿句练习:美是游荡在蓝天上的几缕白云,美是偎依在山冈上的几点残雪,美,美。设计意图:诗歌和仿句具有相似性:句式整齐,使其读来具有音韵美;仿句常常要化抽象为具体,进而描摹具体景物,具有画面美;仿句和诗歌一样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仿句的练习既可将本课所学知识进行迁移,也适合初一学生语言运用训练的难度。七、吟诵诗歌美

8、做结设计意图:用老师创作的诗歌做结,吟咏中国诗歌的典型类型和典型篇目,再次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喜爱和拥有灿烂文化的民族自豪感。【教学评价】将朗读贯穿始终,由读入文,由文悟情,训练到位,流畅自然。对现代诗歌赏析方法的指导到位,整个环节清晰、自然、流畅。多媒体的使用恰到好处,既能激发学生,又没有喧宾夺主。老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活泼,有感染力,适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反思】这节课从指导学生体悟现代诗的角度(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入手,层层递进,将兴趣激发和方法指导相结合,渗透到讲课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