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性土地基的破坏模式试验研究

黏性土地基的破坏模式试验研究

ID:41104373

大小:526.6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8-16

黏性土地基的破坏模式试验研究_第1页
黏性土地基的破坏模式试验研究_第2页
黏性土地基的破坏模式试验研究_第3页
黏性土地基的破坏模式试验研究_第4页
黏性土地基的破坏模式试验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黏性土地基的破坏模式试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黏性土地基的破坏模式试验研究——作者:闫芙蓉引言大量试验与实践表明,随着基础的埋深及基础形式的变化,地基的破坏形式有着很大的不同,本文以相似模型试验为主要的研究手段,对浅基础(条形基础)粉质黏土地基破坏过程中剪切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力学行为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摘要为了研究条形基础地基的剪切破坏形式和承载机制,在相似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并完成了一组模型试验,模拟粉质黏土地基受荷后产生变形,扩展直到破坏的全过程;测量并分析地基中不同点处的土压力大小和分布规律,观测了剪切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条形基础地基二维模型试验模型设计理论按照模型试验的相似性原理,试验采用了缩尺结构(几何比尺为1∶

2、50),地基土采用原形土进行试验。试验以条形基础地基为原型,考虑材料相似、几何条件相似、载荷相似、边界条件相似、起始应力条件相似几方面研究条形基础地基的变形破坏特征。模型设计理论由于影响地基应力、变形的因素很多,要在模型试验中满足所有相似条件很难做到,部分条件只能近似满足。根据分析,筛选出起决定作用的物理量,采用量纲矩阵法推导相似准则方程,可写出如下函数式:f(σ,s,φ,c,ω,p)=0(1)用π定理求解准则方程,得模型设计理论用π定理求解准则方程,得:则地基沉降的准则方程为:(2)(3)(1)由准则(2)由准则(3)由准则(4)由准则(5)由准则模型设计理论以上关系式中:加

3、脚标m者为模型参数,未加者为原型参数,C为相似比。以上相似判据在本模型中较好满足,根据相似第3定理,现象的单值条件相似,并且由单值条件导出来的相似判据在数值上相等,故模型中的现象必与原型中的现象相似。;试验概况整个模型槽采用厚度为15mm的有机玻璃板制成,净尺寸为240cm×55cm×120cm(长×宽×高)。使用条形基础模型基础分别由50cm×20cm×2cm(长×宽×高)的钢板与50cm×15cm×30cm(长×宽×高)的素混凝土块制成,试验基础埋深为0。土样制备模型试验中土料取自某建筑工地基坑内,取土深度约为6m。把土体摊开、捣匀,过5mm的筛。在模型槽内装土料时,进行分

4、层铺装压密。分层厚度为5cm,经计算后每层加入相同质量的土料,整平后,分层夯实,以保证每层土的密实度基本相同。加荷程序本次加荷程序与平板载荷试验相似,采用如下加荷方法测定模型槽内土体的极限承载力:施加的每一级荷载为千斤顶油压表读数的一小格(一小格约为1.66kN),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直到加载完成(土体破坏),以2个百分表读数的平均值作为基础沉降值。模型试验的数据采集全部压力盒在使用前均进行了标定,压力盒数据的采集使用万用表完成。每级荷载施加5min后记录万用表读数,施加下一级荷载前5min再记录一次。试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当超过极限荷载后继续施压,基础下方左、

5、右两侧各出现一条与水平方向呈45°左右的剪切破坏带,随着荷载的增加,剪切带有增厚的趋势,基底周围土体逐渐破碎。试验资料整理从载荷试验的p-s曲线可以看出,试验土体经历了变形破坏的3个阶段:压密阶段剪切阶段破坏阶段。地基变形及破坏特征分析试验在基础下方出现了弹性核,也出现了主动区与过渡区交界的破坏带,被动区处的剪切破坏带虽不明显,但有位移显示,如图5所示。地基中应力分析从图6可以看出,在垂直方向,距基底越近的土体受力越大;在同一层面上,距中轴线越近的土体所承受的力越大,增幅也最为明显,地基土体受力近似成抛物线型分布。地基极限承载力验算从以上表内数据可以看出,太沙基、迈耶霍夫、汉森

6、公式在用于计算黏性土的地基极限承载力时,与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特别是迈耶霍夫与汉森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结论在荷载较小时,地基测点的位移主要集中发生在基础正下方周围的土体中,为压密垂向位移。在同一水平面上,这种垂直位移距中轴线越近数值越大,距中轴线越远数值越小。在垂直方向,离基底越近的测点变形幅值越大,往深处变形幅值则逐渐减小。结论(2)随着荷载的逐渐增加,水平方向应力随之增大,土体变形范围逐步扩尺。基础周围测点产生水平位移,影响范围可达到基础的左、右各5B宽度。(3)在垂直方向,距基底越近的土体受力越大;在同一层面上,距中轴线越近的土体所承受的力越大,增幅也最为

7、明显,地基土体受力近似成抛物线型分布。结论(4)试验的变形破坏过程经历了压密、剪切和破坏三个阶段。经过对变形和破坏特征的综合分析,可以认为粉质黏土地基破坏模式为局部剪切破坏。(5)模型试验较好的体现了地基变形、破坏的整个过程,但由于有机玻璃侧向变形较大,再加上埋设在地基中压力盒的信号线限制了土体变形,因此III区的剪切破坏带不十分明显,但地基的沉降变形、破坏形态的轮廓还是非常清晰的。谢谢大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