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能生定 定能生慧

静能生定 定能生慧

ID:41124449

大小:20.5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7

静能生定 定能生慧_第1页
静能生定 定能生慧_第2页
静能生定 定能生慧_第3页
静能生定 定能生慧_第4页
资源描述:

《静能生定 定能生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静能生定,定能生慧──教育智慧谈云南省昆明市云大附小 张志梅摘要:在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学生异常浮躁,不能静心阅读,静心倾听,静心思考,静心赞赏,静心结交,静心提高……本文从父母的修养,教师的品行,教育的方法来探讨学生静气的养成。关键词:滋养;和谐;心平气和;得法《昭德新编》曰:“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延乎答问录》:“盖心下热闹,如何看得道路出?须是静,方看得出。所谓静坐,只是打叠得心下无事,则道理始出。道理即出,则心下愈明静矣。”儒家、佛家、道家都认为,静能生慧,静能开悟,静能正道。静,并非指静止不动,而是灵动,有节制的动,在平静安

2、逸之中增长智慧。如今,在竞争激烈、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家长对孩子有着太多的期盼,各种培训班接踵而至,时间分秒必争,孩子们背负着沉重的行囊,拖着一颗小小年纪不该有的疲惫,睁着茫然的眼睛,吼着大大的嗓门,过着自己的童年。动则发怒,大声斥责,不能心平气和,喜吵闹,喜横眉怒目,这样的人,怎能从外界吸纳和汲取能量呢?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一个人只有心无杂念,专心致志,将智慧、灵感全部集中调动起来,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宁静,才会有非凡的创造。如何培养学生的静气,这是一门学问,一种智慧。一、

3、滋养静气──轻言细语家长的言行要柔和,不制造噪音。以静滋养静,尽量和颜悦色的与孩子对话。大声吼叫只会让孩子听觉麻木,不以为然。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教育经常会出现盲点,自己无意识的唠叨,不厌其烦的啰嗦;爱之深,急之切,过于关爱,常常会重复简单无用的语言,经常说道:“这件事我已讲了100遍,你还是不听。”孩子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最后家长只能一次次放大音量分贝,以势压人,甚至大打出手,整个家庭一片混乱。家长只会埋怨孩子的各种缺点,一次次把“隔壁的小明是如何的优秀”搬出来,我们这一代长大的孩子可能最痛恨的就是“隔壁的小明”。反思家庭教育,

4、孩子由于年龄的特点无法自己,如果家长教育不得当,自己就成为孩子的反面教材,孩子每天看着气急败坏、高声怒吼的家长,潜移默化地当成了范本,变得烦躁、浮躁、暴躁,所以经常听到长者教育孩子“请好好说话”。我班的一女孩清秀可人,一年级到校两眼是清澈明晰,对家长言听计从,而今几年过去了,家长一次次找到我,反映孩子不听管教,对父母毫无礼貌,大声吼叫,与家长成了对立面,极其逆反……听完家长的述说,我询问家长平日里是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的,家长说得泪流满面,说对孩子的教育尽心尽力,无微不至,甚至放弃了自己所有的业余生活。呈现在我面前的这位母亲无疑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式母亲,为了孩

5、子无私忘我。但这样的爱孩子无法接收,孩子已经被您驯化成“很难对付的人”了。我们说爱是一种智慧,爱的方式应是对方能够接纳的方式。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给予的是点播、引领,是循循善诱。孩子就是家长的镜子,当孩子暴跳如雷,大声叫喊之时,家长是否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当听到孩子粗暴无礼的语言时,家长是否听到自己的声音;当孩子气急败坏之时,家长是否看到留意到自己的形象,在生活的长河中您给孩子怎样的滋养?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不应首先责备孩子,而应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当家长改变之时,就是孩子改变之日。家庭氛围应是轻松、和谐、温馨的,家庭

6、成员的交流应是和颜悦色、轻言细语的,教育应是春风拂面、心领神会的,语言温润有礼,互敬互爱,颜面慈柔,笑容可掬,语音有乐感,听家长说话犹如听美妙的乐曲;语言内容应多样化,不是简单的说教,可以是讲故事、引经据典、谈话式的等。教育应讲究策略,讲究方法,家庭教育必须有智慧,以静养静,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二、传递静气──心平气和孩子们犹如一只只快乐的小鸟,活泼可爱,但他们集中在课堂的时候,往往会漠视纪律,让老师焦躁不安,甚至失去耐心,秩序难以维持。常规难以养成,老师常常是嘶声力竭、声色俱厉,以“河东狮吼”来镇压,但收效甚微。其实要让学生静,需要教师自己先静,静和柔是

7、可以传递的,教师心平气和的以静制静。这种“心平气和”来源于老师用平常心看待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个体,尊重孩子的性格特点,找出教育规律,对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制定方法,因材施教。诸如课堂混乱的时候教师可用手势表示“安静”“暂停”等,这样久了,学生会习惯用眼睛来搜寻老师的手势以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反应。还有,我们的眼睛也可以代替许多不必要的言语,我们的目光能传递许多的信息,表扬、批评、生气、遗憾、制止等。这样久了,学生也学会接受目光传递的信息,读懂目光中的言语。课堂上老师大声吼叫,学生的声音就会更大,无法敌对。其实教师可放低音量,尽量态度温和,效果反而还好。特别对待

8、调皮的学生,批评的力量是远远不如表扬,尽可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