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训练37

课时跟踪训练37

ID:41129777

大小:704.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8-17

课时跟踪训练37_第1页
课时跟踪训练37_第2页
课时跟踪训练37_第3页
课时跟踪训练37_第4页
课时跟踪训练37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时跟踪训练3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跟踪训练(三十七)一、选择题1.(2014·潍坊模拟)“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的歌词主要体现了(  )A.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B.整体具有局部没有的功能C.关键的局部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D.重视系统的优化组合解析:《国家》歌词体现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密切联系,不是二者的区别,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C讲的是局部对整体的影响,而歌词体现的是二者的相互联系。D强调的是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有序、优化趋向,不是表明整体和部分

2、的关系,与题意不符。答案:A2.(2014·南通模拟)海洋连接世界各地,是最便利、最经济的“公路”,是“大自然设立的伟大的流通媒介”,这个“公路”“媒介”一经充分利用,便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今天的中国应当树立这样的意识:“国土=陆地国土+海洋国土+领空,海洋=未来生存空间+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这表明(  )①有目的、有计划的意识活动会直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②要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有意识地建立新的联系 ③要依据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建立自在事物的联系 ④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对事物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3、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意识活动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发挥作用,①错误;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③错误。排除①③,C项符合题意。答案:C3.(2015·黑龙江省大庆市质检)从陆权论、海权论到今天的空权论、太空战学说,伴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人类的活动领域一步步拓展,对战略优势的争夺不断推向科技的最前沿领域。海洋连接世界各地,是最便利、最经济的“公路”,今天的中国应树立这样的国土意识:“国土=陆地国土+海洋国土+领空,海洋=未来生存空间+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物

4、质条件。”这表明(  )①人们可以有意识的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有意识的主观创造性活动会产生巨大的物质利益 ③人们的意识共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人可以依据事物现有的条件,建立自在事物的联系A.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解析:今天的中国应树立这样的国土意识:“国土=陆地国土+海洋国土+领空,海洋=未来生存空间+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这表明人们可以有意识的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人们的意识共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排除;④说法

5、错误,人可以依据事物现有条件,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而不是自在事物的联系。故本题答案选B。答案:B4.(2014·温州模拟)我国城市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关乎各方利益。目前,其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因城市化而失去土地的农民的民生问题。这启示我们(  )A.要坚持重点论,着重抓主要矛盾B.要重视事物的量变,坚持适度原则C.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D.要坚持两点论,注意处理好次要矛盾解析:由“我国城市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关乎各方利益”得出题干材料强调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C项符合题意;A、B、D与题干主旨无关

6、。答案:C5.(2014·海淀模拟)美国IBM公司对智慧城市基本特征的界定是: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对接融合,政府和企业在此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城市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的协作。由此可以看出(  )①智慧城市的宏观系统功能大于各微观系统功能之和 ②在智慧城市体系中,各部分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③智慧城市的建设取决于人的主动创造性活动 ④在智慧城市体系中,各部分间的联系是无条件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以智慧城市为例考查联系的有关知识。城市建设

7、是以客观实际为基础的,应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③中“取决于人的主动创造性活动”表述错误;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④表述错误;①②表述正确,符合题意。答案:A6.(2014·湛江模拟)右边漫画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人类社会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②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③事物之间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基础 ④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知识。漫画《拼图》表明人处在联系之中,强调系统优化,①②入选;③表述错误;④与题意无关。答案:A7.(

8、2014·温州模拟)求真务实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彼时的“真”不能代表此时的“真”;彼事的“实”不能代表此事的“实”。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①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②真与假或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的 ③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④事物的运动变化是不可捉摸的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彼时与此时的“真”表明事物运动的绝对性,一切要以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