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唯美梦境——《受戒》

汪曾祺的唯美梦境——《受戒》

ID:41154599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17

汪曾祺的唯美梦境——《受戒》_第1页
汪曾祺的唯美梦境——《受戒》_第2页
汪曾祺的唯美梦境——《受戒》_第3页
资源描述:

《汪曾祺的唯美梦境——《受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汪曾祺的唯美梦境——《受戒》——从《受戒》看汪曾祺小说的随意性汪曾祺在文章结尾处是这样写的:“一九八0年八月十二日,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这个梦境,体现了他的审美世界,那个世界,于我看来是一种随意如水的唯美存在。引用汪老对于小说的定义:“跟一个可以谈得来的朋友很亲切地谈一点你所知道的生活。”所以《受戒》那个时期的小说,多以回忆呈现,讲述着平凡琐事,冲淡平和,而那些温情与唯美,都是经过了时间的沉淀,过滤了浮躁喧嚣,所以我们看到的《受戒》,那么的纯然宁静,与自然相亲相爱,和伦理,文化,历史无关。这份古典情韵,使他无愧为

2、“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从另一个角度看,小说本身也是一种对于现实的解构。文章之初,我们看到叙述者对于“荸荠庵”这个名称的解释,富于佛教意味的菩提庵却被“俗人”叫成了荸荠庵。这一讹称很具隐喻涵义,它代表着一种民间化的、世俗化的对佛教的解读。而庵里的和尚也接受了这种“俗称”。或许是作者对于宗教信仰的一种有意的“省略”或“忘怀”。“和尚庙”“尼姑庵”也是俗人约定俗成的想法,荸荠庵住的却是和尚。这一看似荒谬的事实说明这里的和尚对于名份、形式是看轻的。而当地的人们,也对此习以为常,这正好印证了和尚的俗人化与宗教的世俗化。这些叙

3、事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现实中和尚与佛教的神秘性与神圣性。这种消解便营造了一个轻松的环境,让我们可以用一种自由的心态随着叙述者一起,去欣赏那些美丽的故事。而叙述者自己,也可以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下,随着记忆的流动,讲着那些分不清是真是假的清新飘逸的梦。汪老曾在小说序言里声称:“我的小说的另一个特点是:散,这倒是有意为之的。我不喜欢布局严谨的小说,主张信马由缰,为文无法。”他的这种散文化的叙事结构,情节因素少,逻辑联系弱,较少矛盾冲突,以大量的风土人情或画面构成小说,使其更像生活。比如文中对于明海入庵之后生活的描写,从庵里的摆

4、设,明海的早晚课,写到了庵里的人口,从庵里的师傅们,又写到了当地的风俗,放焰口,和尚娶妻,盂兰会,山歌小调,和尚的水烟袋,和尚打牌,又引出了铜蜻蜓的趣事,过年杀猪。这种写法充满了水的感觉,柔软,平和,静静流淌,把很多枝节这么自然的加入描写之中。这种行云流水的处理方式,与汪老气质紧密相关,他学养丰富,书画兼长,喜欢宋人笔记胜于唐人传奇,画则写意胜于工笔。所以他只是一个平静的叙述者,像一个孩子的视角,很纯粹。靠环境,氛围,情绪,语言来渲染诗意。这种类似于散文,随笔的小说,体现了汪曾祺随意拾起那些美丽的梦的悠然超脱。汪老认

5、为:“语言的唯一标准,是准确”。他叙事状物,是于平淡中见性情,自然中见风神。如文章中对于荸荠庵的地势描写那段,作者的语言质朴,简约。而这种准确,却又明澈,冲淡,把字与字组合出意味和语感,文中还有一段对英子脚印的描写,妙在最后“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是“小和尚”而不是“明子”,这种看似不经意的自然称呼,更是把这“脚印”的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生动而不乏作者调侃的幽默。又如文章的最后一段,画面感极强,景物几乎是随着意识的流动,在意识中重叠。小英子和明海划进芦苇荡之后,随着思绪的波动,我们感觉到了,一种情

6、景、一种氛围、一种意蕴、一种余音绕梁的美。恬淡而诗意的语言,传达了一种生命的快乐,这正是《受戒》的内在精神。由内而外的精神的统一体现,让文章十分耐读,值得品味。这也是这个梦境不止美在内涵意境,也美出外在的原因。《受戒》的内容,结构,语言,无不体现着汪老为文随意如水的特点,而我们的那份对于人性自然的发展的美好感悟也如细流般涓涓流进我们心理。我们都应该有这样一个梦,清新,醇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