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行为

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行为

ID:41156722

大小:3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7

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行为_第1页
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行为_第2页
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行为_第3页
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行为_第4页
资源描述:

《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行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行为网络转载我们的学生考起试来,分数是高的;实际工作起来,能力却不高。我们的中学生在国际大赛中屡屡获奖,而我们却与诺贝尔奖无缘。为什么?难道是我们的学生不聪明?不,问题出在我们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行为。长期以来,我们重视知识的传授,却忽视过程的研究,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却忽视启发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开发,甚至遭到了扼杀。早就听说以色列和中国家长对放学后问的不一样,一个是“作业做完了没有”,一个是“你问老师问题了吗”,简单的一句话就透出教育理念的不同。这种不同的教育理念会直接导致国民素质的差异。如果我们仍停留于传统的教育理念,不改

2、变教师的教育行为,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就会一直进行下去。我们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造热情、创新意识的人才。因此,我们必须立即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一、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是教育活动的指南,是教育行为的向导,也是动员人们为之努力的精神力量。可以说如果没有一个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不可能有先进的教育行为,也就不可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因此我们至少应该在以下几方面更新教育理念:1.变传授知识为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

3、的独立见解为目的。因为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2.变希望学生掌握知识为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4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经获得的结果,也是已经过去的结果。知识不是一层不变的,知识的本质并不在于它的确定性和稳定性,恰恰相反,知识的本质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在于它的不断变化,知识的本质在于不断地推陈出新。学习科学知识很重要,而形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更重要。所谓开展态度,就是事实求是的态度,所谓科学精神,就是怀疑

4、的、批判的、探索的、创造的精神。应该知道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3.变重视基础知识为追逐知识前沿。基础知识是重要的,但如果不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是可怕的。随着人类知识的越来越多,随着学科的基础越来越厚,我们要学习和教学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多。如果我们恪守按部就班的知识教学程序,如果不谋求跳跃式学习,将有一个极大的危险:我们离当代的知识、离知识的前沿会越来越远,永远接触不到科学的研究前沿。我们一直强调要打牢基础,强调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对于打下扎实的基础、形成缜密的思维有很大好处。但对于创新思维、对尽快接触科学前沿

5、却成为障碍。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既然教育理念有了更新,我们的教学行为也必须有相应的调整。二、教师应如何确立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是在一定教学理念支配下,以课程内容为中介,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转变教学行为,就是抛弃传统教学中不科学的、落后的方式,吸收当代教学中科学的、先进的方式,形成一种符合当今社会需要、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笔者以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在以下几方面发生转变:1.“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学。作为教师我们习惯于问学生:“懂了吗?”如果学生回答“懂了”,我们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一节课的任务完成了。我们就会沉浸在自我肯定、自我陶醉之中,因为我们把学生的问题解

6、决了。殊不知,这种“去问题教育”的教学方式,很可能潜移默化导致学生的依赖性,导致学生在独立处理问题时不自信。既然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那么我们就应该不是帮助学生“去问题”,而是帮助“发现问题”。现在我们许多老师已经注意到用问题来贯穿教学,但这个所谓的问题与我们所讲的问题还是有距离的。问题是教师带来的,而非学生带来的,而且都是在课堂上当场解决的,实际上是花架子,是做给人看的。真正的“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所说的问题应该是学生由自己产生的问题,是在社会生活产生的,由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并能产生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独立见解。2.以“

7、平等的身份”进行教学。传统教育可以概括为“师本教育”,即以教师为本,其核心是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只重视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指出:“4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学会生存》),这就是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即在学校教室这个舞台上,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已成为主角,教师的角色由“传道、授业、解惑”,变成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学习。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