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经》中“自心是佛”的思想

论《坛经》中“自心是佛”的思想

ID:41160323

大小:38.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8-17

论《坛经》中“自心是佛”的思想_第1页
论《坛经》中“自心是佛”的思想_第2页
论《坛经》中“自心是佛”的思想_第3页
论《坛经》中“自心是佛”的思想_第4页
论《坛经》中“自心是佛”的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坛经》中“自心是佛”的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论《坛经》中”自心是佛“的思想  摘要:针对”谁是佛“的问题,《坛经》提出了”自心是佛“的观点。《坛经》认为,”自心“之”心“首先是自然、清净、自由、广大之心,它非恶非善、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人为,它就是佛心,也就是人的本心。但同时这颗心作为易受世尘遮蔽之心,又产生了贪欲及其它,这就是迷心,它遮蔽了佛心,所以”自心“还表现为由迷心到佛心的”悟“的过程。这样理解的”自心是佛“是对佛的真相的完整揭示,并因此而超越了禅宗里其他禅师对”谁是佛“的看法。  关键词:自心;佛心;迷心;自心是佛  众所周知,佛是禅宗各派共同的信仰,而成佛是他

2、们共同的最终目标。但是当具体到”谁是佛“或者”佛是什么“的问题时,禅宗内部却产生了从表面上看起来”不同“甚至是相互”对立“的声音,如二祖慧可认为”是心是佛“,四祖道信认为”念佛心是佛“,黄檗希运认为”清净心是佛“,南阳慧忠等认为”无心是佛“,还有”汝自是佛“、”我即是佛“等林林总总的回答。[1]  首先,”念佛心是佛“和”清净心是佛“这两种观点都承认了心与佛之间的关系,而且是具有肯定意义的关系,即认为佛与心密切相连乃至相契,有了这个心就是佛,否则就不是佛,然而,作为心的两种具体的形态,”念佛心“和”清净心“显然是有”区别“的,也就是说这两种

3、观点是”不同“的;其次,”是心是佛“的观点与前两种观点是一致的,这在于它强调了心与佛之间具有肯定意义的关系,但与之相反,”无心是佛“的观点则正好”反对“这种关系,后者强调的是心与佛之间具有否定意义的关系,认为没有了这个心才是佛,所以这两种观点是”相对“的;但是,不管是肯定也好、否定也好,两者对”佛“的判断都还是建立在”心“上,而”汝自是佛“、”我即是佛“的观点则仿佛离”心“而去,不再认为”佛“与”心“相关,而是认为”佛“与”人“相关;最后,”人“在最后这两种观点中也产生了”不同“,即”汝“和”我“的”区别“。  作为禅宗”经典之经典“的《坛

4、经》又提出了不同看法:”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2]在这里,《坛经》提出了”自心是佛“的观点。那么,这里的”自心“是指什么?”佛心“又是指什么?二者又是什么关系?同时这里的”心“与上述”清净心“、”念佛心“、”是心“、”无心“乃至”汝“、”我“又是什么关系?最后,究竟什么是”自心是佛“?  本文认为,上述的诸多”不同“乃至”对立“其实并不是真不同、真对立,究其根源,乃是各位禅师对于”心“的理解不同,更准确地说,是因为他们对于”心“的内涵的揭示不同,他们都敞开了”心“的真相,但却是不同方面的

5、真相。所以对”心“的真相的揭示对于我们解释上述问题将是大有裨益甚至是至关重要的,那么,什么是”心“的真相呢?这在《坛经》中是有细致而精微地论述的。  《坛经》论心,在法海本中有140余次,惠昕本中有200余次,宗宝本和契嵩本中有250余次,而且种类繁多,名称各异,在法海本中,明确提出来的心就有20余种,宗宝本则有40余种,比如自心、本心、清净心、坚实心、菩提心,执心、十恶之心、邪心、毒心、非心等。在这里,我们根据人心的迷悟不同,将心统分为佛心和迷心两类。  一、佛心  ”坛经者,至人之所以宣其心也。何心耶?佛所传之妙心也。“[3]《坛经》就

6、是以慧能为代表的禅宗觉者对其觉悟之心的宣扬,而这颗心就是佛所传之妙心,即佛心,成佛之道就是要拥有这颗觉悟之心,只要有此心即可成佛。但是在《坛经》中,慧能却很少直接谈到”佛心“,在法海本中只有一见,后来的宗宝本中虽有二见,但多出来的一见却不是慧能所讲,只是外人的溢美之词。一方面这是因为佛或佛心是佛教思想的高端部分,慧能可能会考虑到对谁说以及如何说的问题。另一方面,这是由心的隐而又隐的本性所决定的,心难以显现,心的最高境界――佛心就更难以显现。  所以慧能很少直接谈佛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不谈或少谈,他更多的是间接谈,在不同的语境中,针对不同的

7、话语接受者,他以不同的称谓取代佛心,如真心、本心、如来藏、清净心、菩提心、坚实心、心地、心体等,它们都是佛心的不同形态,从不同方面揭示了佛心的内涵。  那么,何谓佛心?  一般认为,以慧能为代表的禅宗既继承了佛教涅槃有宗的思想,又承续了般若空宗的思想,这突出地表现在《坛经》对”空“的认识上,《坛经》认为万法皆空,但这种空只是现象意义上的,万法的本体却不空,正因为如此,人人才有佛性本体,进而人人才可能成佛。所以作为本体的佛心也是存在的,它不仅存在,而且是绝对的、永恒的存在,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遍及一切。但是作为存在,佛心并不显现为多,而是显

8、现为一,这个一就是使一切存在物成为可能的”统一“,”心乎?谓之一物,固弥于万物;谓之万物,固统于一物。“[3]这种统一是一种聚集的力量,只是通过它,因缘和合才富有意义;只是通过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