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之歌——当代诗歌中的海洋意象

“海洋”之歌——当代诗歌中的海洋意象

ID:4116861

大小:43.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7-11-28

“海洋”之歌——当代诗歌中的海洋意象_第1页
“海洋”之歌——当代诗歌中的海洋意象_第2页
“海洋”之歌——当代诗歌中的海洋意象_第3页
“海洋”之歌——当代诗歌中的海洋意象_第4页
“海洋”之歌——当代诗歌中的海洋意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洋”之歌——当代诗歌中的海洋意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海洋”之歌——当代诗歌中的海洋意象西华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Oo九年第二期23中图分类号:I20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684(2009)02—0023—06''海洋''之歌——"-3代诗歌中的海洋意象袁晓红,刘进(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9)摘要:中国当代诗歌的海洋意象,大致经历了由意识形态化的理想形象的书写到对海洋理想神话的消解,再到人与海洋人性化的和谐互动几个阶段.这种转换没有明确的时间分段,在很多时候几种书写是共存的.但就总的趋势来说,到目前为止

2、是以多侧面共存的形态在诗歌意象系统里存在."海洋"在当代诗歌书写里,正在获得其自身的圆满.关键词:海洋意象;中国当代诗歌;理想化;神话消解;和谐也许正如昌耀在《划呀,划呀,父亲们》…中所说:"我们发祥于大海./我们的胚胎史……/展示了从鱼虫到真人的演化序列",微观到个体胚胎史,宏观到人类进化史,海洋正是我们的生命发源地.所以,从不怠于去寻找永恒的生命之源的诗人们,跨越时代,跨越国界,面对大海,总是如同寻找到终极的家园,忍不住放声而歌.中国当代,也许不是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但是诗歌仍在生长,而"海洋

3、"意象,则始终不离不弃的伴随着诗歌前进的脚步.恬美的,宁静的,宽广的,深沉的,狂暴的,残酷的"海",多姿多彩的"海",瞬息万变的"海",在当代诗人们笔下成形,生长,永存.一,"海"的向往——"海洋"理想的塑造以地球四分之三面积的广阔,海洋在人类认识世界的历史中,从来就占据着宽广的领域."神秘而遥远的海/汹涌而壮阔的海/诱惑我们永远地打开向海的窗户".(苏历铭《航海去》).大海是众水之归,而水是人类存活之源.人要生存,就得关注水,就得关注海洋.所以在这关注中,对生命的崇拜成为了背景.海洋是什么样的生

4、命?诗人们竭尽其铺张之能事,"野性的,开阔的,饱满的/不安静的,光彩多变的……/海呵",(雷抒雁《海的向往》)在这里,省略号省略了太多的词t[.省略号在这里既有"说不尽"的韵味,也有"说不出"的无奈:"那是狭窄的心无法容纳的",所以我们需要宽广;"那是懦弱的心无法承受的",所以我们需要坚强勇敢;"那是一切传统的,纤细的笔触/所无法描绘的",所以我们需要时刻更新的创造.这样的海,以其自身的丰富孕育着人类思想与情感的丰富.这样的海,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追随,不赞美,不向往?当代诗歌里,不乏高歌海洋的诗行.

5、那是对自由,热情,勇敢的赞美,是给祖国家乡的赞美."人们歌颂大海/倾倒于她的怀抱/看作自由的化身/无比力量的象征/形容难于报答的恩情/天长地久的爱情".(艾青《面向海洋》)新中国成立,是中国人乃至世界人的一个崭新的历史界碑.那时展眼望海,寄托着民族解放,世界和平的愿望和对新生中国的赞美与歌颂.海洋无心,仍永恒地遵循自身的运转轨迹潮起潮落.但是在"红太阳照四方"强光照耀下,诗人笔下的海,被同样的"太阳情结"所驱动,发出了激昂的革命的吼声.伊丹才让在《致海洋》中直抒胸臆:"海洋呵/你像我的祖国一样绚烂

6、,雄壮!""我将踩着你的收稿日期:2008一O9—2O作者简介:袁晓红(1984一),女,四川巴中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07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4"海洋"之歌袁晓红,刘进波涛为祖国赞美,讴歌!"海洋是祖国形象的表征.这时的海洋,"国家意志"曾"组织奔腾的民意".(西渡《为大海而写的一支探戈》)在《致海洋》中,伊丹才让踏在脚下的哨岩之上,听着世界奔腾的民意,他听到了已去的彻底打碎农奴制的战斗的声音,听到了仍在喧响的日月潭"儿女们思乡的琴音",北汉江"南北统一的呼声",更听到了

7、中印半岛,巴拿马,拉丁美洲,阿非利加的反抗侵略掠夺,争取民族独立的吼声.诗人站在海浪之上,将中华民族及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苦难与反抗尽收眼中.那一片喧腾的海浪,鸣奏着全人类共同的呐喊.艾青的《面向海洋》更是视通万里,思接千载,以宏大的画卷,将海洋记忆中的殖民者侵略者的斑斑劣迹一一展现,也以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历程印证了中国是一个自古崇尚和平的国家.白种人"手持武器在非洲/登陆,闯进森林/把土着赶出家园/带上沉重的铁链".霸占了非洲人民的土地他们仍然不满足,还将非洲人民象牲口一样进行买卖."曾经有多少

8、国家/鼓励他们的子民/激荡着狂热的希望/到海上去进行扩张","谁能统治海洋/谁就能统治世界"是他们的侵略宣言.而在中国,郑和七次下西洋,繁荣了海上丝绸之路,"他满载而去的/青瓷,盘碗,纡丝绫绢/他满载而归的/药材,香料,珠宝,象牙.""不作经济掠夺/不作军事占领/搭起友谊桥梁/我们威震四方".在魏巍的《海边》所描绘的场景里,海边人们笑语欢颜,觥筹交错,只一位女人默默无语,因为就在海对面的小岛上,曾和她一起为反抗法西斯而战斗的未婚夫,被流放了十年.这个女人勇敢而坚定的宣言:"那海岛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