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20个成语典故

《论语》中的20个成语典故

ID:41169607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8

《论语》中的20个成语典故_第1页
《论语》中的20个成语典故_第2页
《论语》中的20个成语典故_第3页
《论语》中的20个成语典故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语》中的20个成语典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语》中20个成语典故  1、【有教无类】  出处: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  释义: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  2、【诲人不倦】  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释义: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  3、【学而不厌】  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释义: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勤奋好学。  4、【不耻下问】  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释义: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  5、【温故知新】  出处:子曰: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释义: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6、【闻一知十】  出处:”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公冶长》)释义:听到一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多用来形容聪明而善于推理。  7、【举一反三】  出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释义:原指教人认识四方形的东西,举出一个角就能类推另外三个角。后比喻从一件事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指善于推理,能由此知彼,触类旁通。  8、【名正言顺】  出处:”名不正则言不顺。“(《子路》)  释义:原指名分正当,说话

3、合理。后指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多形容(做事、说话)理由正当而充分。  9、【祸起萧墙】  出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季氏》)释义:祸乱就发生在内部。  10、【分崩离析】  出处:”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季氏》)释义:四分五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形容家庭、集团、组织或国家分裂瓦解。  11、【待价而沽】  出处: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释义:等有了好价钱再卖。比喻怀才待用。  12、【欲速不达】  出处:”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子路》)释义:过于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13、【一言兴邦】  出处:”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子路》)释义: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  14、【见贤思齐】  出处: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释义:见到好人就想学得跟他一样。  15、【择善而从】  出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述而》)释义: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制度加以实行。  16、【三省吾身】  出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释义:原指每日从多个方面检查

5、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17、【当仁不让】  出处: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释义:原意是为了仁,不谦让。现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勇敢地承担起来,决不推让。  18、【杀身成仁】  出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释义:原指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以成全仁德。后泛指牺牲自己生命,以维护正义事业。  19、【文质彬彬】  出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释义: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从容。  20、【成人之美】  出处:子曰:”君子成人之美,

6、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释义:原意是勉励并帮助别人做好事。后用以表示帮助别人实现其愿望,成全别人的好事的意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