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

ID:41174575

大小:20.4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8-18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_第1页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_第2页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_第3页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_第4页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课程专家崔允漷教授说:“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或者说,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伊始,学习目标具有十分其强烈的激励作用,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给师生的课堂教学活动提出了价值期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目标成为了教学进程的“航标灯”,始终引领着师生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学习目标又成为了师生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标准之一,目标的“达成度”成为了课堂评价的重要依据。因此,目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航标灯

2、”,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宰。   一、关于目标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问题   教学目标可以是一般的,也可以是特殊的。一般的教学目标显得笼统而抽象,而特殊的目标则是明确而具体的。对于学习活动的促进而言,特殊目标比一般目标更为有效。有研究指出,确立了特殊目标的学生比那些只有一般目标的学生能获得更高的学习成绩。因此,在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时,既要注意确定一般的学习目标,更要注意确立特殊的学习目标。   问题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没有把一般性目标和特殊性目标严格区分开来,使教学失去了明确的指向意义。语文学科综合性强,

3、同一篇名作,可在小学教,也可以在中学教,还可作大学教材,区别在教学目标不一样,目的要求有高低之分、繁简之别。也正由于综合性强,从思想内容到篇章结构,从写作方法到语言表达,可教给学生学习的很多,因而要特别重视目标的特殊性。下面是一位老师制定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涵的道理。   ②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比较句子进而理解文章中重点句的含义。   ③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告诉学生要保护环境,

4、否则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家园,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一般目标的实现具有长期性的特点,需要通过特殊目标的实现而得以落实。所以,在经过教育影响使学生基本树立一般学习目标之后,教师应精心策划学生学习的特殊目标。上述的三个目标中,第一、二项都是学生在小学阅读活动中应该达成的一般目标,几乎涵盖了学生所有的阅读阶段,不具备特殊性。特殊目标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的,结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可以是:   ①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积累词语,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在感情朗读中体会小村庄的巨变。   ③从小村庄的故事中悟出蕴涵的道理。   在确定特殊目标时,既要针对教材的特点,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只要学生作出选择或接受,就等于确立了特殊目标。这时,学生会努力去实现这些目标。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倘若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很难确立自己的特殊目标,特别在小学生中更是如此。   二、关于目标主体性的问题   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目标是教师的专利吗?   时下的语文课堂,教师热衷的是教学方法。看到一篇课文,首先想到的是“怎么教”:先怎么教,再怎么教,后怎么教。观课者关注的也

6、多是教学方法,着眼于教师,着眼于“怎么教”,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艺术、教学风采、讲究的是上课如何精彩。在“教什么”和“学什么”还拿捏不定的时候,一心去“设计”有新意的“怎么教”,这无异于缘木求鱼。   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不难发现,“基于教师教的学”仍然占据着主要的位置,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在教师权威的强势引导下,慢慢地丧失了自我,丧失了兴趣,丧失了探究和质疑的勇气,最终成为了语文老师的影子。究其原因,有很多方面。但仔细读读我们的教学目标,就会发现问题的症结:目标成为了教师的“专利”。比如某

7、教学参考书关于课文《山中访友》的教学目标中有这样一条:“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谁培养?显然是老师培养学生。如果在这一目标前加上主体,即可以明显看出其主体是教师。课堂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结果的预期,所以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像这样的主体错误的表达方式还有:“使学生掌握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懂得文章蕴含的道理”等等。目标主体误为是教师,这样就会使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活动上,而不是集中在学生应该获得的学习结果上,从而影响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和目标的达成。

8、   因此,在语文课堂上,目标不是教师的“专利”,学生有权利知道“我为什么要学”。   那么,在目标的设置上怎样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呢?   其一,坚持“以学为重,为学而教,以学定教”的思想,在目标的定位上多从学生的“学”考虑,学生应该得到什么。比如,教学《伯牙绝弦》一课,从学生学古文的角度思考,我所确定的目标为:学习古文,一般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明白,读得有味道,读得背下来,进而掌握阅读古代文言文的方法,培养自己对学习古文的兴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