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民法总论课件

2012民法总论课件

ID:41193053

大小:606.50 KB

页数:173页

时间:2019-08-18

2012民法总论课件_第1页
2012民法总论课件_第2页
2012民法总论课件_第3页
2012民法总论课件_第4页
2012民法总论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民法总论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民法总论1参考书目1.王利明:《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2.江平:《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3.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4.龙卫球:《民法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5.王泽鉴:《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第一章民法概述第一节民法的概念一、民法的词源民法一词来源于罗马法的市民法。二、民法定义的演变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2条规定,我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自然人和法人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三、民法的种类实质意义的民法与形式意义的

2、民法3第二节民法的调整对象一、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二、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一)财产关系的概念基于财产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二)我国民法调整财产关系的特点主体地位平等;意思表示自愿(三)我国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的分类财产归属关系与财产流转关系4三、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关系(一)人身关系的概念与人身不可分离、不直接体现物质利益的社会关系(二)我国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的特点主体地位平等;与人身不可分离;不直接体现物质利益(三)我国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的分类人格关系与身份关系5第三节民法的性质一、民法是权利法1,民法的一切制度都以权利为

3、轴心建立起来。2,民法规范多为授权性规范。二、民法是私法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三、民法是人法民法对社会关系的调整通过调整人的行为进行,因此,民法以人为出发点,其使命在于规范人的行为,体现为人的关怀。6第四节民法的历史发展一、古代民法罗马法是从《十二铜表法》到《查士丁尼国法大全》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规范的总称。二、资本主义民法1804年《法国民法典》1896年《德国民法典》三、原苏东国家民法四、中国民法1911年大清民律草案1929年中华民国民法典1986年民法通则7第五节民法的渊源一、民法渊源的概念指民法规范借以表现和存在的形式。二、我国民法的渊源(一)

4、制定法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如《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二)习惯经国家机关认可,赋予其民事法律规范效力判例、法理是我国民法的渊源吗?8第六节民法的基本原则一、民法基本原则概念与体系是指效力贯穿于整个民法制度之中的民法根本规则,即对民法立法、司法和民事行为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准则。二、平等原则1,民事权利能力平等。2,民事主体的地位平等。3,民事主体的权益平等地受法律保护。三、自愿原则1,民事主体享有自主决定权。92,民事主体之间自主协商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关系。3.当事人的意愿优于任意性民事法律规范。如遗嘱继承。四

5、、公平原则1,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的平衡2,当事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平衡3,风险分担的平衡如动产交付之前发生意外灭失的风险10五、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起源于罗马法。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民法基本原则的发展过程。诚实信用原则主要体现为:1.在设立或变更民事法律关系时,诚实不欺。2.民事法律关系设立后,当事人应履行义务,维护对方的利益(如悬赏广告)3.民事法律关系终止后,当事人为维护对方的利益,应实施一定的行为或不实施一定的行为(如通知、保密)11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第一节民事法律关系概述一、概念与特征民法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

6、系。特征:1.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所形成的社会关系2.基于民事法律事实而形成的社会关系3.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二、构成要素民事主体;民事客体;民事权利义务12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一、概念与特征1,法律地位的平等性。2,主体意思的自主性。3,主体范围的广泛性。二、我国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1,自然人2,法人3,非法人组织4,国家13第三节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一、概念民事权利:指民事主体实现其特定利益的法律手段。民事义务:指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义务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满足权利人利益的法律约束手段。二、分

7、类(一)民事权利的分类1,财产权与人身权2,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与形成权143,绝对权与相对权4,主权利与从权利5,既得权与期待权(二)民事义务的分类1,法定义务与约定义务2,作为义务与不作为义务3,本义务与附随义务三、民事权利的保护151,自力救济(1)自卫行为正当防卫:不得超过必要的限度紧急避险:不得超过必要的限度(2)自助行为我国民法尚无明文规定,实践中存在。2,公力救济如民事诉讼。16第四节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一、概念与特征指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特征:1,客观性2,利益性二、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物、行

8、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权利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吗?17三、物(一)概念与特征(二)物的分类1.流通物与限制流通物2.动产与不动产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