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材料题专项训练

高中历史选修材料题专项训练

ID:41205381

大小:1.73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8-18

高中历史选修材料题专项训练_第1页
高中历史选修材料题专项训练_第2页
高中历史选修材料题专项训练_第3页
高中历史选修材料题专项训练_第4页
高中历史选修材料题专项训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选修材料题专项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三历史选修材料题专项训练(江苏各地模拟汇编精华版)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2009江苏历史试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材料二(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

2、,而必欲废之?(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谙回答:(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丰张

3、?(4分)(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分)(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解析与评价】:此题比较简单,以这几年的教育改革为大背景,以北宋改革科举考试为切入点,考查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第⑴、⑵问考查考生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第⑶问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参考答案】(1)范仲淹: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苏轼:主张考诗赋;王安石:主张考经义(时务策);司马光:主张考经义,论、策。史出名门博客欢迎你(2)统一编纂以儒家经

4、典为内容的教科书(主持编纂《三经新义》作为统一的教科书和考试依据);禁锢了思想自由;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3)统一思想;为改革培养人才。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他开办了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

5、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1、(1)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立军功;努力耕织。(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2、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请回答:(1)试从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和梭伦改革的措施中各举一例,说明他们是怎样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的?(2)上述改革都遭到了旧势力的强烈反对,商鞅被车裂而死,王安石被罢官,梭伦被迫到国外游历。作为一个改革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2、(1)商鞅

6、变法规定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和耕织,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提高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地位;王安石变法推行募役法,政府按贫富等级向应该服役而不去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梭伦改革中实行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依靠血缘门第的世袭垄断政权的局面,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分享政治权力的途径。(2)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乐于奉献的精神;不畏困难的勇气;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3、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近代重大改革。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

7、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成为拥有私户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为止。——《解放农奴宣言》材料二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习惯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因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日本政治史》请回答:(1)19世纪中期俄国和日本面临的共同社会问题是什么?试结合史实分别说明。(2)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改革对两国的近代化进程的影响。3、

8、(1)内忧外患。俄国:落后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的反抗斗争和统治阶级内部开明人士的斗争;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日本:幕府统治危机;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人民的反抗斗争;武士阶层的分化与不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