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课堂模式构建

“灵动”课堂模式构建

ID:41205524

大小:437.01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8-18

“灵动”课堂模式构建_第1页
“灵动”课堂模式构建_第2页
“灵动”课堂模式构建_第3页
“灵动”课堂模式构建_第4页
“灵动”课堂模式构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灵动”课堂模式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忠州二小“灵动”课堂模式一、何为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因此,努力探索新课程实施中的学科教学模式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应该关注知识、技能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将课程的目标表述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这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的目标体系。 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关注《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的重新定位和对教学的新要求,要以师生互动为中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另外还必须考虑新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

2、,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还应该关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一种学习环境,以最适宜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但是没有一种模式是为完成所有类型的学习或者是为适用于所有学习风格而设计的。当前,教学模式正从单一性向多样性发展;从以“教”为主向重“学”的方向发展;从经验归纳型向理论演绎型发展。作为一个优秀教师,不能只会运用一种教学模式,而应该在既定的模式下灵活融入自己的教学理念,发挥自己的教学风格,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0二、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应该具有

3、以下特征:1.完整性。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一定的教学理念、主题、目标、程序、策略、内容和评价等基本因素组成,本身具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作程序,体现出理论上的自洽性和过程上的连续性。 2.操作性。教学模式是一种简化了的教学思想和理论,它通过某种便于理解的教学结构和易于操作的教学程序,把某些抽象的、纯粹的理论用比较具体的、形象的形式反映出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教学行为框架,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够理解、把握和运用教学理论。 3.稳定性。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的教学结构和活动序列的结合体,它通过概括教学

4、经验,去粗存精,抽取出重要的教学要素组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普遍性规律,因此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 4.灵活性。虽然教学模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成不变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现有教学条件和师生水平的不同,我们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此外,教学模式是一定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教学模式也不断的吐故纳新,只有这样教学模式才能永葆青春活力。 三、“灵动”课堂教学模式20自推进新课程改革以来,忠州二小都在不断摸索、实践、打造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相关理论以及《新课程标准》,我们围绕

5、“灵动”做文章(灵:即灵活、灵气,着眼通过课堂教学,把学生培养成思维灵活、爱学习、会学习、有灵气的学生;动:即生动、互动,让每一堂课都充满趣味性、生动性,都能真正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变学生被动为主动,让课堂成为师生平等对话、互相探究的舞台。),根据老师们的不断尝试,打造出了“灵动”课堂六字总模式,六字即“引、导、议、点、练、展”,一导:用简洁、精准的语言导入新课,明确出示学习目标;二引:师生商量引导梳理自学提纲,指导学生围绕提纲自主学习;三议: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分组讨论解决学生学尚未解决的问题;四点:各小组根据讨论情

6、况由本组代表面向全体学生反馈讨论结果,教师归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指导方法,补充知识规律,通过适当点拨,实现整合和升华;五练:灵活、巧妙设计基础性练习,检验学生达标情况,弥补缺欠;六展:设计综合性题目,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向在生活中学习的能力。根据以上“六字”模式,特提出了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 (一)语文课堂教学模式1.阅读课文讲读课课堂模式20“五步五读”模式:“五步”即“初读质疑、自主探究、同伴共悟、小组汇报、拓展训练”五个步骤;“五读”即一读扫障碍、二读明大意

7、、三读细体会、四读练表达、五读会运用。 第一步:初读质疑,一读扫障碍。通过各种方式在课前自由朗读,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不理解的句子,一一扫清障碍,再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带到课堂上与同学、老师交流。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让在后面的自主、合作学习中去一一解决。第二步:自主探究,二读明大意。即自主读,在初读的基础上感情朗读,围绕前面的疑问,通过勾画、圈点、批注等多种方式,抓脉络、提要点,初步理解课文大意。教师应创设多种自主学习的活动形式,打开学生思路,让课堂充满活力。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对一些当前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告诉学生留待后面一

8、个环节再研究。第三步:同伴共悟,三读细体会。这便是通常说的讨论,这是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或辩论,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教学过程。在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品读、悟读,加深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