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II)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II)

ID:41211969

大小:35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19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II)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II)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II)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II)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II)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I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II)试卷类型:A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60分)北京时间2018年4月2日8时15分,遨游太空6年多的天宫一号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和十号飞船完成6次自动和航天员手控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后,在中国航天人的实时监测和全程跟踪下,在预测的时间和范围内准确再入大气层,化作流星坠落于(14°S,163°W)的南太平洋。据此完成1--3小题。1.下列物质属于天体的是A.化作流星的天宫一号 B.正常工作中的天宫一号C.天空中的飞鸟 D.坠落

2、南太平洋的天宫一号残骸2.天宫一号坠落时坠落点的区时是A.4月1日13:15 B.4月2日13:15C.4月1日13:23 D.4月2日13:233.天宫一号坠落时关于凯里(106°E,26°N)的叙述正确的是A.昼长长于北京B.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于北京C.昼长长于坠落点且至xx高考前昼逐渐变长D.已经进入夏季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B.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该半球一定昼长夜短C.赤道上全年既无昼夜长短的变化,又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所以也就没有四季的更替D.太阳直射海口市(20ºN)这一天,海口市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

3、白昼也最长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据此回答5—7小题。甲地乙地丙地丁地白昼时间5小时30分9小时09分11小时25分13小时56分5.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6.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7.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①地球的公转②地球的自转③黄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时的不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读下列“地球内部结构图”,完成8—10小题。8.地震波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当c处岩层发生地震时,地表科研人员测得地震波在经过f界面时的变化是①纵波速度

4、加快 ②纵波速度减慢 ③横波速度加快 ④横波速度减慢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9.一般认为,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来自A.a岩层内部B.c岩层内部C.d岩层内部D.e岩层内部10.下列岩层组合表示岩石圈的是A.a+b+cB.a+c+dC.b+c+dD.c+d+e读秀丽的黄果树景观图。回答11—12小题。11.该图景观体现出了的地球圈层包括A.水圈、生物圈B.水圈、岩石圈、生物圈C.水圈、岩石圈、大气圈D.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12.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

5、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回答13—15小题。13.兰州太阳年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原因不包括A.兰州的纬度比广州高,正午太阳高度比广州大,太阳辐射强度大B.兰州的海拔比广州高,空气密度比广州小,太阳辐射被削弱的少C.兰州的海拔比广州高,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层薄,太阳辐射被削弱的少D.兰州深居内陆,广州临海,兰州的云量、雨日比广州少,太阳辐射被削弱的少14.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15.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A

6、.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B.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C.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D.上海煤、石油等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6—17小题。16.按地质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A.褶皱、岩浆喷出、岩浆侵入、断裂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岩浆侵入C.岩浆喷出、褶皱、岩浆侵入、断裂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断裂17.①②③④所示地质现象与成因匹配的是A.①—挤压隆起B.②—岩层断裂C.③—岩浆侵入D.④—水平挤压《科技日报》报道: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

7、殊的花岗岩地貌。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伟硕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花岗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百米以下。阅读上述材料,完成第18—20小题。18.造成这种“峰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岩浆活动B.风力沉积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19.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A.沙丘B.火山锥C.冲积扇D.风蚀洼地结合“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图1),完成20—21小题。20.图中A处的地形为A.背斜山B.背斜谷C.向斜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