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肿瘤影像学诊断

脊柱肿瘤影像学诊断

ID:4122582

大小:6.57 MB

页数:105页

时间:2017-11-29

脊柱肿瘤影像学诊断_第1页
脊柱肿瘤影像学诊断_第2页
脊柱肿瘤影像学诊断_第3页
脊柱肿瘤影像学诊断_第4页
脊柱肿瘤影像学诊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脊柱肿瘤影像学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脊柱肿瘤影像学诊断医药学院课件脊椎肿瘤发生部位胸椎40.2%骶椎30,5%腰椎22.0%颈椎7.3%肿瘤在脊椎的分布椎体/附件约2:1椎体良性/恶性约1:3附件良性/恶性约2:1脊椎肿瘤的检查方法:常规X线平片:优点:简便,价廉,观察全面.缺点:重叠,密度分辨率低,早期或小病变易遗漏.CT检查:优点:密度分辨率高,无重叠,易发现微小病变。缺点:整体观不如平片,价高。MRI检查:优点: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平面成像易发现骨髓早期改变.缺点:对皮质破坏,钙化骨化检出不如CT敏感同位素检查:同位素Tc99m扫描:敏感性高,特异性差.脊椎血管瘤:发病率临床0.6%—1%尸解10%部位头颅,脊椎占5

2、0%90%脊椎血管瘤位于胸腰椎。病理学:病理学:骨血管瘤由毛细血管,海绵状血管,静脉窦组成。组织学:血管瘤的血窦大小不一,周围为水肿区及胶冻样脂肪性骨髓.病变处骨小梁吸收,残存小梁代偿性增厚,病灶内有血栓形成。X线表现:椎体横行骨小梁吸收,纵行骨小梁增厚.呈栅栏状,蜂窝状,皂泡状。CT表现:椎体呈圆点状、花纹状改变—病灶呈低密度溶骨区,境界清晰,增厚的骨小梁呈多数圆点状高密度,骨皮质完整,周围无软组织肿块。MRI表现:病灶T1w,T2w呈斑点或条状高信号或等信号,增粗的骨小梁T1w,T2w均呈低信号。脊椎动脉瘤样骨囊肿:一.原发性二.继发性—发生在其它骨病变(巨细胞瘤、骨囊肿等)基础上

3、或与之共存发病年龄及部位:发病年龄:30岁以下,80%在20岁以下。发病部位:脊椎占20%,颈胸椎多见,好发于附件,向椎体累及。X线表现:病变起源于附件并向椎体发展,病灶呈囊性膨胀性,单房或多房改变,与正常骨分界清晰,周边无硬化,病灶破入软组织形成软组织肿块。CT表现:囊性,膨胀性病灶内可见液—液平,为本病特征。(血浆,血细胞分离)MRI表现:膨胀分叶状多房或单房性改变,病灶具有多信号特征,由于血细胞和血浆的分离可以出现液—液平(T1w上低下高、T2w则相反。)骨样骨瘤:好发年龄:25岁以下。发病部位:长骨皮质多见,脊椎占10%,1/2在腰椎椎板,关节突,椎弓。X线表现:病灶周边硬化,

4、增生,瘤巢被掩盖。脊柱型“C”弯曲。青少年+腰痛+侧弯+增生。CT表现:瘤巢呈低密度,伴钙化。病巢周边骨硬化。小关节增生。MRI:病巢偏高信号,周边硬化呈低信号。骨母细胞瘤:年龄:20岁以下。部位:41%在脊椎,椎板,脊突。病灶大小:骨样骨瘤<1厘米,骨母细胞瘤>2厘米,1—2厘米间为两者并发。影像学表现:X线及CT表现:脊椎附件偏性膨胀病灶。病灶易累及软组织。50%有钙化,骨化。病灶周围骨增生不甚明显。MRI:T1W中低信号。T2W不均匀混杂高信号。骨巨细胞瘤:起源:脊髓间充质。病理分级:1—4级或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两类。发病年龄:88.5%20岁以上。发病部位:脊椎占16.7%,腰骶

5、椎多见,病变起源于椎体。X线及CT表现:病变呈偏心性溶骨性破坏,可侵及邻近椎体,无成骨现象。与正常骨分界清晰。有或无硬化带。有或无分房结构。突破皮质+软组织肿块—侵袭性。多房+骨壳完整+边缘硬化—非侵袭性。MRI表现:病灶与正常分界清晰。T1W等低信号,T2W等高信号。有或无软组织肿块。继发出血或并发ABC有液—液平面。骨髓瘤:发病年龄:45岁以上。部位:扁骨,脊椎,骨干。发病率:占恶性骨肿瘤4.5%。临床症状:疼痛—持续性疼痛、放射性疼痛。软组织肿块—易见于浅表部位的骨骼:肋骨、颅骨。病理骨折—脊柱压缩性骨折。肾功能损害—蛋白尿、血尿、肾功能衰竭。实验室检查—血沉加快、尿本周氏蛋白、

6、贫血等。依X线表现分类:骨质疏松型。单发型。多发型。硬化型。X线表现:病变早期X线无异常改变,约占10%。骨质疏松,以中轴骨为显著:常见于脊柱、肋骨、颅骨、骨盆等。多发性骨质破坏:虫蚀样、穿凿样,少数呈皂泡样。骨破坏区伴软组织肿块。骨质硬化少见。脊柱表现:脊柱广泛性骨质疏松。单个或多个压缩性骨折。椎体溶骨性破坏,可累及附件。或呈皂泡样。椎旁软组织肿。椎间隙正常。骨质疏松型脊椎普遍性疏松,有赖于临床和实验室及骨穿确诊。单发型单个椎体破坏,膨胀,压缩骨折。早期累及附件。易伴发软组织肿块。多发型颅骨,肋骨,脊椎等多骨,多发破坏溶骨性病变。境界模糊,无硬化。硬化型(POEMS)多发性神经病变(

7、polyneuropaphy)肝,脾肿大(organomegally)内分泌障碍(endocrinopathy)血清电泳M蛋白升高(M-protein)皮肤色素沉着(skinchangs)脊椎骨髓瘤与转移瘤鉴别:椎体破坏+软组织肿块倾向骨髓瘤。椎体破坏+广泛性骨质疏松倾向骨髓瘤。椎体破坏伴椎弓及附件早期破坏倾向转移瘤。骨髓瘤MRI表现:T1w呈灶性或弥漫性低信号。T2w呈灶性或弥漫性高信号。T2w敏感性高于T1w增强T1w病灶强化,可作疗效观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