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案例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案例

ID:41241336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0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案例_第1页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案例_第2页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案例_第3页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案例_第4页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案例一、导学目标设计1.教材内容分析《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题第一课,本课所讲述史实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结果,最后实现了局部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为我们学习以后的历史奠定了基础,因而成为了从东汉末年分裂割据走向全国统一过渡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2.学情分析本课内容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但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比较的了解,兴趣非常高,所以不知道该如何区分小说和史实。又由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呈现出单一和片面的特点

2、。3.导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结果,理解两次战争的特点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建国时间,国号和都城,理解鼎立局面的形成和影响;理解诸葛亮的外交政策,进一步提高用历史唯物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初步培养评价战争的能力和透过现象抓本质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②过程与方法:通过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导入新课;播放《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片断,让学生感受战争场面和人物性格;通过列表比较魏蜀吴三国的建国时间等知识;通过观观察三国鼎立形势图了解三国形势。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认识到

3、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正确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树立初步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唯物主义观,把全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第一标准。二、导学重、难点设计本课的重点为:让学生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史实,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其中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影响及三国关系是教学难点。三、导学策略设计1.策略依据:导学策略是教师为了完成一定的导学目标针对特定的对象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针对本课的特点、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采取情境烘托、设疑讨论、分组讨论等方法

4、,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主动参探究,从而圆满完成导学任务。2.导学方法①情境法:通过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导入新课;播放《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片断,有利于直接获得感性认识,快速进入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②讨论法: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注意问题的启发性、针对性、活泼性和层次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和控制学生的心理意向。③其他方法:阅读指导法、练习法等。3.导学手段:为更好地实现导学目标,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便于学生直观理解,增强信息量(充分集合文字、相关图片和影像资料),同时可以营造情境氛围作为学生活动

5、的补充。四、学法指导和素养培养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与学生具有双主体地位,教师扮演着帮助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的角色,起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而教师对进行学法上的指导尤为重要。通过课前预习指导,引导学生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两次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归纳曹操为发展经济而采取的措施。课堂上充分利用情境创设、问题讨论的方式充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课后通过反馈练习和拓展延伸的问题引导学生扩展思维,认识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五、导学过程设计导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三国演

6、义》主题曲),(教师提问)曹操是什么时期的人物呀?学生如果答是三国,教师则抓住机会纠正。《三国演义》是一部有许多虚构成分的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其实并没有称帝建国,他是东汉后期而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那么曹操与三国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学习本课以后,大家就会有所了解。本课介绍了跟曹操有关的两场重要的战役。过渡到本课第一个知识点——官渡之战。用音乐营造课堂氛围,让历史“走近”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真观看视频;回答提问讲授新课[群雄逐鹿]1、创设情境,出示材料向学生描述东汉末年的社会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强调社会发展的趋势。接着引出两位军阀袁

7、绍和曹操。[官渡之战]1.1、显示《官渡之战形势图》,用箭头显示袁军、曹军的行军路线,之后让学生自己描述官渡之战的经过;2、2、给予提示指导学生思考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的原因。创设情境,用动态的形式调动学生动脑,情境烘托,再现历史画面;让学生“走进”历史。根据教材,根据老师的提问和提示,充分发挥想象能力,积极思考。[赤壁之战]1、以现场采访的方式,提问他著名的《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所说的雄心壮志是什么?从而过渡到“赤壁之战”。并导出谋划策的诸葛亮,设身处地思考如果你是诸葛亮,你怎么样为刘备一

8、统江山,让学生为刘备、孙权出谋划策,引出“孙刘联合”的战略;2、教师伴随课间简介赤壁之战经过;3、启发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