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罪犯常某自伤自残案例剖析

对罪犯常某自伤自残案例剖析

ID:41243258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0

对罪犯常某自伤自残案例剖析_第1页
对罪犯常某自伤自残案例剖析_第2页
对罪犯常某自伤自残案例剖析_第3页
对罪犯常某自伤自残案例剖析_第4页
对罪犯常某自伤自残案例剖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罪犯常某自伤自残案例剖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罪犯常某自伤自残案例剖析一监区杨家泰一、基本情况1、罪犯的基本情况常某,男,汉族,一九六七年二月二十二日出生,江西省万载县人,小学文化,捕前系农民,未婚,兄弟四人,排行老三,父母尚在。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十六日下午,常某因农田灌水问题与其同胞四弟发生口角,继而导致手持竹棍和锄头相互斗殴。斗殴中,常某手持锄头追打其四弟,猛击其上身及头部,致其弟因伤势严重抢救无效死亡。常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2、常犯服刑期间的改造表现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日,常犯投入到赣西监狱改造。该犯投入改造以来,认罪服法,服管听教,从未有违监违纪的记录,但劳动能力和技术水平一般,“三课”教育成

2、绩较差。服刑期间,减刑两次,共减刑十八个月。二〇〇九年四月七日新生。3、伤残经过二〇〇九年三月十九日(离其刑满新生还有十九天),早上七时三十五分,在车间,当班民警刚点完名,布置好任务时,常犯趁车间秩序尚未正常之机,利用其机台前排锁好的大剪刀,往自己阳部一剪,鲜血直流,并用衣物遮盖,其异常的表现很快被旁边的邱犯发现,即报告民警,被迅速送往医院救治。二、常犯自伤自残的内在原因分析即将刑满新生,对监狱服刑人员来说是日想夜盼,非常高兴的事,然而对常犯来说,却是无喜更忧且惧,似是不幸将会再一次降临自己的头上,以致于作出自伤自残的举动。到底是什么内在原因让他这样做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孤

3、僻的个性。常犯本为万载县偏僻山村农民,天性较为迟缓,性格内向孤僻。在监内平时很少同人讲话来往,即使同乡也相处一般。他从不与人发生争执,从不违反监规监纪,其言行因此也不会引起他人注意。因为不与人交流,别人不知道其内心世界的东西,更难以对其进行针对性开导。2、少有亲情关怀。因为常犯是为生活琐事致其胞弟死亡,父母兄弟皆视其为万恶,憎恨之极,因此,在监狱服刑十年余,从来没有人来监狱控望,生活无接济。这样,一方面来孤僻内向的性格变得更加自我封闭,二方面,随刑满趋近,想到家人多年来一直不能原谅自己,自己更无法面对父母兄弟,思想变得越发复杂起来。据了解,常犯自二○○九年二月份以来,常心不在焉,经常做噩

4、梦,半夜偷偷哭泣。这充分证明其因没有亲情关怀而产生的孤独、矛盾和恐惧。3、过分的负罪犯感使他不能自拔。入监以来,常犯一直为打死四弟后悔不已。但在大墙内服刑改造,却可以让他暂不必面对家人。然而年复一年,家人沓无音信,对他不理不踩,虽然没有对家人的抱怨,但越发觉得自己罪孽深重,家人对自己的怨恨是无法形容的、永远的,原有的负罪犯感更加强烈地占据了整个身心。即将要出狱回家了,怎么办?越想越恐惧,越来越陷入迷惘中。因此,他想选择逃避,在选择逃避的方法。他曾经想过刑释后要人帮忙就在当地就业,不回到家人身边(这也是他在事后说的)。但他最终选择了以自己下手—伤残自己,以向家人谢罪。三、启示和反思常犯自伤

5、自残案发生后,我们积极想办法同其家人联系上,告知详情,劝他们念及亲情,淡化怨恨,给常犯面对家人的勇气和重新生活的支撑。他的二位哥哥都来监控望了,终于达到兄弟谅解,这让常犯卸下了背负多年的沉重包袱,流下了对亲人感激的泪水。分析本案:常犯是一个典型的心理障碍者,这给我们教育改造罪犯,尤其是加强心理疏导方面的启示,值得我们从事监管改造的同志反思。1、一定要重视对罪犯开展日常的心理疏导和教育工作。一要从罪犯入监分配到分监区后即开始,根据罪犯的案由、个性特征、家庭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心理障碍摸排和预测,建立适应其个体特点的教育和矫正预案;二要根据罪犯在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感、情绪等暴露的问题

6、进行心理干预和矫治教育工作;三要经常及时分析罪犯抑郁症状、心理困扰因素,对其心理障碍及时进行引导,舒缓其紧张情绪,使其克服心理障碍和恐惧心理,克服情绪障碍,个性偏激,逐步提高罪犯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培养罪犯的坚定顽强、乐观开朗、健全的性格,增强罪犯不良习惯意志行动的目的性,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持久性,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目的。2、高度重视帮教工作,尤其是亲情帮教改造。把教育改造工作社会化是适应新时期改造罪犯的必需和客观要求。保障罪犯的身心健康,确实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发动社会力量。这当然首先是罪犯的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发挥最积极的作用。监狱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应充分考虑罪犯个体的特殊性

7、,主动搭建好社会与监狱、家庭与罪犯相联系的桥梁,充当好自己的角色。以社会的帮助、亲情的关怀,调节和治疗心理疾病,改善罪犯的不良的认知,消除其心理障碍。3、强化对罪犯刑释前的教育工作。通过刑释前的教育,巩固平时的教育成果,并就罪犯即将新生重归社会进行思想和行为引导。同时进一步充分了解和彻底解决其心理障碍方面未解决的问题,使之真正成为健康轻松的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