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管理案例-米勒啤酒公司

营销管理案例-米勒啤酒公司

ID:41245148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0

营销管理案例-米勒啤酒公司_第1页
营销管理案例-米勒啤酒公司_第2页
营销管理案例-米勒啤酒公司_第3页
营销管理案例-米勒啤酒公司_第4页
营销管理案例-米勒啤酒公司_第5页
资源描述:

《营销管理案例-米勒啤酒公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案例:米勒啤酒公司1969年,美国啤酒业中的“老八”,米勒啤酒公司,被国际烟草行业的巨子菲力浦.莫里斯公司(PM)收购。该公事生产的“万宝路”牌香烟的销售量世界第一。当时的PM公司凭借高超的营销技术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他一方面有着香烟销售带来的巨大赢利,另一方面又受到日益高涨的“反对吸烟”运动的威胁。为了分散经营风险,他们决定进入啤酒业,在这一领域一展身手。当时美国的啤酒业是寡头竞争的市场,市场领导者安修索.希公司(AB)的主要品牌是“百威”和“麦可龙”,市场份额约占25%,佩斯特蓝带公司处于市场挑战者地位,市场份额占15%。米勒公司排在第八位,市

2、场份额仅占6%。啤酒业的竞争虽已很激烈,但啤酒公司的营销手段仍很低级,他们也许营销中缺乏市场细公和产品定位的意识,把消费者林工笼统地看成一个需求没有什么区别的整体,用一种包装、一种广告、一个产品向所有的顾客推销。PM公司兼并了米勒公司后,在营销战略上做了根本性的调整。他们派出烟草营销的一流好手充实到米勒公司,决心再创啤酒业中的“万宝路”。再做出营销决策以前,米勒公司进行了认真的市场调查。他们发现:若按使用率对市场进行细分,啤酒饮用者可细分为轻度饮用者和重度饮用者两类,前者的人数虽多,但其总的饮用量却只有后者的1/8。他们还发现重度饮用者有以下特征

3、:多是蓝领阶层;年龄多在30岁左右;每天看电视3.5小时以上;爱好体育活动。米勒公司决定把目标市场定在重度饮用者身上,并果断地决定对米勒的“海雷夫”牌啤酒进行重新定位。“海雷夫”啤酒是米勒公司的“旗舰”,素有“啤酒里的香槟”美称,在消费者心目中是一种价高质优的“精品啤酒”。这种啤酒很受妇女和社会高收入者欢迎,但这些人多是轻度饮用者。米勒决定把“海雷夫”献给那些“真正爱喝啤酒的人”。重新定位从广告开始,他们考虑到目标顾客的心理、职业、年龄、习惯等特征,在广告信息、媒体选择、广告目标方面作了很多变化。他们首先在电视台特约了一个“米勒天地”栏目,广告主

4、题变成“你有多少时间,我们就有多少啤酒”来吸引那些“啤酒坛子”。广告画面中出现的尽是些激动人心的场面:船员神情专注地在迷雾中驾轮船;钻井工人奋力止住井喷;消防队员紧张地灭火;年轻人骑着摩托车冲下陡坡。他们甚至请来了当时美国最著名的篮球明星张伯伦为啤酒客助兴。为了配合广告攻势,米勒又推出一种容量较小的瓶装“海雷夫”,这种小瓶装啤酒正好盛满一杯,夏天顾客喝这种啤酒不用当心担心剩余的啤酒会变热。这种小瓶装的啤酒还很好地满足了那部分轻度饮用者的需要,尤其是妇女和老人,他们啜完一杯,不多不少,正好。“海雷夫”的重新定位战略非常成功,到了1978年,这种牌子

5、的啤酒年销量达2000万箱,仅次于AB公司的“百威”啤酒,名列第二。“海雷夫”的成功,鼓舞了米勒公司,他们决定乘胜追击进入另一个细分市场——低热度啤酒市场。进入70年代,美国各地的“保护健康运动”方兴未艾,米勒注意到对节食很敏感的顾客群正在不断扩大,即使那些很爱喝啤酒的人也在关心喝啤酒会使人发胖的问题。当时美国已有低热啤酒出现,但销路不佳。米勒断定着一情况的出现并不是因为人们不能接受低热啤酒的概念,而是不当的定位所致,他们错误地把这种啤酒向那些注重节食但并不爱喝啤酒的人推销。米勒公司看好这一市场,他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来寻找一种新的配方,这种配方能

6、使啤酒的热量降低,但口感和酒精度与一般的啤无异。1973年米勒公司的低热啤酒——“莱特”牌啤酒最与终于问世了。对“莱特”啤酒的推出,米勒公司可谓小心民翼翼。他们找来一家著名的广告商来为“莱特”啤酒设计包装,对设计提出了4条要求:1、瓶子应给人一种高质量的印象;2、要有男子汉气;3、在销售点一定能夺人眼目;4、要能使人联想起啤酒的好口味。为了打好这一仗,他们还慎重地选择了4个城市进行试销,这4个地方的竞争环境、价格、口味偏好都不相同。广告攻势自然很猛烈,电视、电台和整版报纸广告一块上,对目标顾客进行浪费或者轮番轰炸。广告主题用的是“您所有对啤酒的梦

7、想都在莱特中”。广告信息中强调:低热度啤酒喝后不会使你感到腹胀;2、“莱特”的口感与“海雷夫”一样,味道好极了。米勒公司还故伎重演,找来大体育明星拍广告并给出证词:莱特啤酒1/3的热量,但口味好更好,你可以开怀畅饮而不会有腹胀的感觉。瞧,还可以像我一样健美。试销的效果的确不坏,不但销售额在增加而且顾客重复购买率很高。到了1975年,米勒公司才开始全面出击,广告攻势在美国各地展开,当年广告费用达1100万美元(仅“莱特”一项)。公众对“莱特”啤酒的反应之强烈,就连米勒公司出感到意外。各地的“莱特”啤酒供不应求,米勒公司不得不扩大生产规模。起初,许多

8、啤酒商批评米勒公司“十分不谨慎地进入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市场”,但米勒公司的成功堵住了他们的嘴巴,他们也匆匆忙忙地挤进这一市场,不过此时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