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医学心悟

入门:医学心悟

ID:41246831

大小:29.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8-20

入门:医学心悟_第1页
入门:医学心悟_第2页
入门:医学心悟_第3页
入门:医学心悟_第4页
入门:医学心悟_第5页
资源描述:

《入门:医学心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入门可学《医学心悟》   本书作者程国彭,字钟龄,号恒阳子,安徽歙县人,为清代名医。少时体弱多病,因而酷爱医术,刻苦学习,潜心求索者有年,临证经验丰富,名噪于康熙、雍正年间,四方从游者甚众,而自己常感不足,这是他成为一代名医的关键所在。凡对中医理论未明彻者,则昼夜思索、揣摩,恍然有悟时则援笔书之。经过三十年的积累,于一七三二年撰成《医学心悟》一书。所以叫《医学心悟》者,作者认为医者治病,性命攸关、“其操术不可不仁,其处心不可不慈,其读书明理,不至于恍然大悟不止,爰作是书,以教吾徒,盖警之也”。也就是激励学生看到书名,便奋发钻研,认真学习,直到弄懂为止之意。  

2、 本书属于中医入门书籍,具有提纲挈领,简明扼要,方约而效,切合实用等优点,文字浅显易懂,内容较为广泛。全书共分六卷,卷一为总论,分别叙述了望、闻、问、切四诊,根据《伤寒论》总结出“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纲辨证法,直到今天仍为我们所常用。对治则的理论和临床运用做了较详细的阐述,且很精辟,层层深入,使人读后扩大了思路,开阔了眼界;卷二为伤寒部分,对六经辨治的辨析较为细致;卷三至卷四165页为内科杂病,文笔简练,概念明确,眉分目朗,便于记忆;卷四自166页至卷五177页为咽喉(唇口齿舌)、目、面、鼻、耳等五官科;卷五为妇科,内容包括经、带、胎、产等四大证;卷六为外科十

3、法和急救。本书对晚清有一定影响,虽非长篇巨著,但它切合实用,故江涵暾在《笔花医镜》中谓:“程钟龄医学心悟女科一卷,悉从诸大家论说中,斟酌甚善而出之,字字毫发无憾,并无近世《临证指南》等纤巧习气,故依治每收实功。”可说是对本书的正确评价。下面仅就程氏的学术思想和本书的主要内容作一简介。一、程氏的学术思想渊源   程氏的学术来源,上承内、难、伤寒,下及金、元、唐、宋诸家,无不浏览,特别是对《伤寒》、《金匮》有很深功底,但他并不囿于《伤寒》、《金匮》,主张博采众家之长。他在书中说:“医道自素、灵、难经而下,首推仲景,以其为制方之祖也。然仲景论伤寒,而温热、温疫之旨有

4、未畅;河间论温热、温疫,而于内伤有未备;东垣详论内伤,发补中、枳术等论,卓识千古,而于阴虚之内伤,尚有缺焉;朱丹溪从而广之,发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论,以补前贤所未及,而医道亦大全矣。不知四子之书,合之则见其全,分之则见其偏,兹集兼总四家而会通微意,以各适于用,则庶乎其不偏耳”。说明程氏善于学习前人的著作,能够撷英咀华,取长弃短,掌握其真髓,否则不会得出这样的确切结论。   他在学习方法上,主张“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只有专心致志,戒骄戒躁,虚怀若谷,才能钻进去,跳出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基于上述思想,他特别强调打好中医基本功,在

5、第一章,就开宗明义,以歌诀形式,指出有些医生钻研不力,造诣不深,而导致医疗错误。如在《医中百误歌》中说:“医家误,脉不真,浮沉迟数分不清。”以及不明脏腑经络,标本缓急,不谙药性,辨证不准,胸无定见,”而出现“攻补寒温不对证”、“病重药轻轻反重”而遗误病人的不良后果。他更讲求医德,提倡不要“强识病,病不识时莫强认,谦躬退位让贤能,务俾他人全性命。”的实事求是的医疗作风。   中药是赖以治病的有力武器,因此,在临证中,尽管医生辨证准确,立法处方中的,但药品质量差,也不会收到好的疗效。所以他对中药以假乱真,炮制失宜,煎药失度,分量不准,提出七条药误,不仅对当时有针砭

6、作用,即对今天中药品种混乱,质量差,该炮不炮,该炙不炙等情况,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医生治病固然要有较高的医疗水平,但这只是一方面,还需要病人、病人的家属及亲友的紧密配合,如情志舒畅、遵从医嘱、饮食忌宜等,始能提高疗效,否则亦难以收到良效。程氏晚年虽信奉佛学,曾到天都普陀寺修行,法号普明子,可是他反对师婆巫神,在“旁人误”中说:“旁人误,引邪路,妄把师巫当仙佛,有病之家易着魔,到底昏迷永不悟”的告诫。由于他信佛学,精于养生之道,在《百误歌》之后,即总结出:“节饮食,慎风寒,藏精神,戒嗔怒”的保生四要,把静坐法名之曰:“治阴虚无上妙方”。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

7、“发明医中之误,细详调摄之方,兼弥患于未萌,治未病之意也。”二、首创医门八法,紧密结合临证   历代医籍中,记载的治则一般为五法、六法,而程氏集各家之长,扩为八法,使治法得到充实和发展,把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分为八篇,叙述详明,细致深入,读后使人受益良多。   1.汗法:邪在皮者,汗而发之,以驱除外邪。然而当汗不汗,不当汗而汗,当汗不可汗而妄汗,有当汗不可汗而又不可汗,汗之不得其道,有当汗而不中其经,不辨其药,知发不知敛而误人者共五大类。每类之下,又作具体而明确的分析,说明其机理。如不当汗而汗误人者,就举出头痛发热与伤寒同,而其人倦怠乏力,鼻不塞,声

8、不重,脉来虚弱,内伤元气不足之疑似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