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合成》教学案例

《力的合成》教学案例

ID:41247011

大小:6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0

《力的合成》教学案例_第1页
《力的合成》教学案例_第2页
《力的合成》教学案例_第3页
《力的合成》教学案例_第4页
《力的合成》教学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力的合成》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标教学案例—力的合成一、教学内容分析1、地位和作用“力的合成”这一节研究的是力的等效关系,依据等效思想总结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明确提出力是矢量和运算法则。这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平行四边形定则也是矢量运算普遍遵循的法则,而矢量运算贯穿高中物理始终,因此,本节内容将前面学习过的速度、速度的变化,后面将要学习动量、动量的变化等矢量及其运算指出了具体的运算法则,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材安排本节教材讲述三组基本概念:合力和分力;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共点力。一条规律: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对平行四边形定则,学生感到抽象,不易理解,研究求互成角两个力的合力时,教材采用质疑、探

2、究、验证、总结的认识物理问题的规律.整节内容贯穿一个等效的思想。3、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教学目的:(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的概念。②通过实验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③理解力的合成本质上是从作用效果相同的角度进行力的相互替代。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习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了解物理学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②通过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并进行初步的探究。  ③学生在自主找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实验结果在误差范围内是准确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善于交流的合作

3、精神,在交流合作中发展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②5通过力的等效替代,使学生领略跨学科知识结合的奇妙,同时领会科学探究中严谨、务实的精神和态度。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依据:教学目的和其在教材中的作用;学生基础和思维水平。2、难点: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依据:学生平时学习时养成接受知识的习惯,而不习惯自己主动设计方案探究。二、设计理念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离开实验,物理就成为无源之水,本节课更体现了物理学的这一特点。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合成法则,而学生一直以来都习惯于代数运算,对矢量运算特别不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增

4、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实验是学生接受物理知识最符合认知规律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正是基于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团结合作、归纳总结等能力,这是实践出真知的要求,也是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同时,渗透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论——应用推广。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木板,纱线,勾码,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木板、白纸、纱线、弹簧秤(两只)、三角板、铅笔。四、教学过程:(一)实验激趣引入概念实验演示并介绍:木板上钉3枚钉子,纱线下端悬挂勾码,上端分叉。单独一根纱线挂在中间钉子可以挂住勾码;两股纱

5、线挂两边的钉子也可以悬挂勾码。然后木板背向学生,底下露出勾码。问题一:此时勾码是一股纱线悬挂,还是两股纱线悬挂?学生:有的猜一股纱线悬挂,有的猜两股纱线悬挂。问题二:为什么此时你们不能凭借以后的知识去判断,而只能猜想?引导学生总结:因为此时两股纱线悬挂和一股纱线悬挂是等效的。问题三: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这样等效的例子?学生举例。课件出示图1。5⑶图1问题四:从力的作用效果看,以上情形说明了什么?以拉弹簧为例,引出概念:由于力F产生的效果与力F1、F2共同作用所产生的效果相同,可以用力F等效代替F1、F2的共同作用。力F就叫做力F1和F2的合力。力F1和F2就叫做力F的分力。

6、等效代替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或求合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合成。课件演示图2,复习初中学过的求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可以看出:合力不但与分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分力的方向有关。图2问题五:如果两个力的方向不是在一条直线上,是否还可以用代数和来表示合力,如果不可以,那么合力和分力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二)方案设计实验探究学生回答完后多媒体展示图3F1F2F1F2⑴FF⑵图3。归纳强调:力F与力F1、F2等效,所以力F1、F2的合力大小、方向均与力F相同,用等效代替的方法找出了力F1、F2的合力。分析引导:同学们的猜想都是从力的大小出发的,力是矢量还是标量?再

7、次指出:合力与分力的大小、方向都有关。合力与分力间究竟满足什么关系?我们通过实验探究解决这个问题。明确实验目的: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引导学生:实验应分几大部分个过程?发放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秤、细绳套、图钉、三角板、直尺、钩码。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如何确定分力、合力。组织学生共同讨论、改进双方的实验方案。首先肯定方案的可行性:使勾码的运动状态相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确定了分力和合力。5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给与提示:钩码上升可以是匀速的也可以是变速的,运动状态不好控制,即力的作用效果相同不好控制,应该怎样改进实验方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