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性教学案例

声音的特性教学案例

ID:41248752

大小:3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0

声音的特性教学案例_第1页
声音的特性教学案例_第2页
声音的特性教学案例_第3页
声音的特性教学案例_第4页
声音的特性教学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声音的特性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案例:“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是人教版的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认识声音,了解声音的丰富多彩,是声现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音调、响度、音色等概念虽然贴近生活,但作为农村学生对此并不熟悉,虽然感兴趣,但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在实践中往往不能区分它们。迫切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点,因此,结合学生的认知,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程序:(一)导 入(实验演示观察,设置情境引入。)物理问题来源于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体验,为了让学生更真实

2、地感知声音的丰富性,我设置下列情境引入。演示:我们周围充满着许多有趣的声音,大家能辨别以下分别是什么声音吗?(播放几种动物声音、几种常见民族乐器的声音。)(学生一一辨别)追问:你是根据什么来辨别这些声音的?(声音的特征)追问:刚刚这几位同学的回答声有什么不同?(声音的粗细、大小不同)引入:这说明声音有各种不同的特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课题。(板书课题)(二)音 调(选择班内有高音特征的女同学和低音特征的男同学读同一段课文)提问:女生和男生读书的声音各有什么特点?(女生细,男生粗)在上述基础

3、上引导学生规范概念——所谓声音的粗细科学上表达为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女生音调高,男生音调低。邀请会吹口哨的学生吹出不同音调的声音,让学生辨析音调高低。既巩固概念,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下面探究音调与什么有关打下基础。(师生实验探究,启发深入理解。)由于刚接触物理的初二学生探究基础较低,不易猜想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这里采用问题启发式探究。通过设置一系列具体问题,让学生在解决系列小问题的同时不知不觉完成探究过程,体验和学习探究方法。(1)你能使身边的钢尺发出声音吗?学生纷纷尝试。请两名同学上台

4、演示。(2)你们发现钢尺发出的音调相同吗?你认为钢尺发出的音调与什么有关?(学生能肯定音调的不同,但影响因素很可能回答与钢尺伸出桌子的长短有关系,教师这时应充分肯定学生,保持他们探究的积极性,但要进一步启发和点拨。)(3)继续仔细观察钢尺伸出部分的长度变化时,尺的振动情况有何不同?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完成探究,找出初步规律:音调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教师趁热打铁,引入本节的难点概念———频率,讲解频率、频率单位赫兹的含义,并板书结论: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思考:为什么我们听不见蝴

5、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引发思考)启发:看来人耳能听到的声音还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还有什么声音人耳也听不见呢?请大家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弄清人耳能听见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以及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并且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含义。巩固:手持钢尺使其振动,但听不到钢尺振动的声音,为什么?(三)响 度引入概念;介绍响度含义。探究概念: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通过教师指导下的系列问题进行启发式探究。)(1)如何让音叉发出的声音更响?(用力敲打音叉)(2)用肉眼直接观察

6、容易看出音叉很响与不太响时振动情况有何不同吗?(3)给你一个乒乓球,能设法显示音叉的振动情况吗?乒乓球弹开幅度大说明什么?(教会学生放大微量变化的方法)(4)做上述实验,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声音,有什么发现?板书结论: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四)音 色(再次播放几种动物声音、几种民族乐器等声音。)学生一一辨别教师指出分辨声音主要根据音色,并板书:能反映不同物体发出声音不同的特征叫音色。这种注重体验和感受的学习既增长了音乐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五)声波用多媒体播放有关音像资

7、料,使学生初步了解声波图(六)拓展(三种典型的乐器)从知识层次看,本节要求基本结束,学生对音调、响度、音色这声音三大特性有了常识性了解。为拓展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本节课还安排了科学世界“乐音和乐器”,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乐器和其他乐器。先播放几种乐器的录像,最后汇总:1、打击乐器通过打击物体,使之振动而发声的乐器,如鼓、锣等。2、弦乐器通过拨动弦,使之振动而发声的乐器,如二胡、琵琶、小提琴等。弦振动的频率与弦的长短、粗细、张紧程度有关。3、管乐器通过管中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的乐器,如笛

8、子等。空气柱越短,发声的音调也就越高。(七)小结作业:用录音机录下一段自己的声音和同学一起听。你觉得放出来的声音和自己的声音一样吗?别的同学认为一样吗?想想看,这是为什么。(巩固知识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课外钻研、查阅资料的习惯。)反思: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已有的观察和思考,加强对话交流和相互启发,确定共同关心的认识目标,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是激起学生进行实验探索愿望的起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