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基础

案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基础

ID:41249739

大小:4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0

案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基础_第1页
案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基础_第2页
案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基础_第3页
案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基础_第4页
资源描述:

《案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案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基础教学中的运用探析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门必修课程,其中法律基础部分主要针对大学生进行法制观念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本文从教材的结构入手,探讨了案例在法律基础部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就案例的选取和运用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期对课堂教学有所裨益。关键词:案例;法律基础;教学;运用2006年秋季,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开始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新方案”,将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合二为一,改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新的《基础》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

2、为指导,针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其中,有关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内容由原来的整本书缩减为仅有几章内容,课时量少,知识点多,这就为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有必要对这部分教学方法予以深入思考和探索,以提高法律基础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经过实践认为,在法律教学中引用案例,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全面形象地解读法律知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基础》课中法律基础部分的结构探析(一)章节设置原来的《法律基础》课程为单独开设,分九章专门介绍了法的基本理论、宪法、行政法、民法、

3、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法律知识,课时安排为一个学期。而在《基础》课中,法律知识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七章和第八章,还有一些分散在第五章第三节、第六章第一节和第六章第三节中,法律知识的课时安排仅占本课程48学时中的15学时。赖平:论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律教学中的运用,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1月。(二)内容设置《基础》课中法律基础部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第五章第三节为《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这里介绍了法律规范的作用(法理学知识)和公共生活中相关法律规范的基本精神和内容,包括《治安管理处罚法》、《集会游行示威法》、《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维

4、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五部法律。第六章第一节介绍了职业生活中的法律《公务员法》和《劳动法》,第三节介绍了《婚姻法》。第七章和第八章为法律专章。其中第七章主要为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法的内涵和本质、法的渊源、法律运行、法治等内容。第八章为宪法(国家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等)、实体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等)和程序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以及仲裁和调解制度等)。二、案例在法律基础部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法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涵盖的知识点繁多,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掌握,415学时的课时安排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一些设计恰当的案例,把理论穿插

5、进案例,以案说法,一方面可以避免理论知识的枯燥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将知识系统化,以较短教学时间换取较大知识量,对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案例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也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基础》课中法律基础知识部分的原理比较晦涩难懂,如果采用单纯理论式的讲授,从法律概念到特征,再从特征到法律条文的教法,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并且丧失对法律知识学习研究的兴趣。如果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选取一些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的案例,以案例带出各种法律理论和法律条文,不仅便于学生理

6、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二)案例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传统的理论式讲授,比较注重教学内容的体系,注重系统性、逻辑性和条理性,但是应用性不强,与实践的结合不够紧密。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很多的法律理论、法律条文都是为了实践服务的,它们的作用都体现在应用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运用法律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和条文的认识和理解,做到融会贯通。比如在讲到第八章实体法刑法中关于犯罪的构成要件,如果单从理论角度讲授,难于理解和判断,但通过列举几个简单的案例,可以让学生清晰的

7、判断出什么是犯罪的主体、主观要件、犯罪的客体、客观要件,既直观形象,又容易理解和记忆。(三)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在教学中通过引入法学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凭借案例中所提供的信息和自身的认识能力,积极主动地思考,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去分析、研究和评价案例,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解和思想,既培养了学生的法律思维,又提高了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主动维权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案例在法律基础部分教学中的选择与运用要让案例成为法律基础教学中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