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3教学案例

201213教学案例

ID:41249963

大小:3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0

201213教学案例_第1页
201213教学案例_第2页
201213教学案例_第3页
201213教学案例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213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兰亭集序》教学案例(第一课时)何云【学习目标】学习第一自然段:1.走近王羲之,了解“书圣”为文自然清新的风格;2.了解书序的特点。3.学习本文写景、叙事、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特点。【方法指导】一.过课前预习之后,由一名学生对作者进行介绍,教师稍后做必要的补充说明;(附:王羲之(公元32l-379),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人(今山东省临沂市)。古代著名书法家,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有“书圣”之称。王羲之胸怀旷达,喜欢自然山水,他的散文疏朗简净,韵味悠长,显示了他的文学功底。晋穆帝永和九年(353),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人,于三月三日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与会者轮流赋诗,各抒

2、怀抱,是为《兰亭集》。王羲之当场为其写序,是为《兰亭集序》。   “序”也作“叙”或称“引”。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称为“跋”或“后序”,如《史记•太史公自序》。还有一种叫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   本文即为集会兰亭的文人所作诗的序文,而且对聚会情况作了生动的描绘,并抒发了作者的感想。《兰亭集》中的诗,到了现在,除了搞专门研究的人外,一般人了解甚少,而王羲之这篇序却声名远播,流传千古。除了它书法上的极高成就外,恐怕也有其内容上的原因。)二.教师采

3、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课文。1、朗读。(注意字音、停顿)2、评价。(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关键在:准确与流畅;把握展示作者的情感。)三.学生结合课下注解,疏通文意;(用笔勾画出难点)四.质疑、释疑(针对学生的盲点进行释疑)1、注意字形,标注加点字的字音。癸丑     修禊    清流激湍     流觞曲水     形骸     游目骋怀     趣舍 万殊     若合一契      齐彭殇 2、重点实词:(课后练习题二及课下注释)3、重点虚词  之:①极视听之娱  ②夫人之相与③ 所之既倦 ④ 感慨系之矣 ⑤品类之盛    所以:①所以游目骋怀  ② 所以兴怀   4、词类活用 

4、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一觞一咏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5、特殊句式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介词短语后置映带左右     ——省略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定语后置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名词的意动用法6、一词多义修    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讽齐王纳谏》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茂林修竹                           《兰亭集序》因   因利乘便            

5、               《过秦论》因河为池                           《过秦论》不如因善遇之                       《鸿门宴》因人之力而敝之                     《烛之武退秦师》因寄所托                           《兰亭集序》现在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陋就简,因材施教等。五、赏析第一自然段:(以问答的形式)1.请同学们在该段中找出作者感情变化的字词?2.文中“信可乐也”中,“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总结:作者置身于这样了良辰美景之中,在加之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开怀畅饮,精神上当然是获得极

6、大的放松和愉悦。具体的说,作者可乐的事情真是太多了:首先此次集会,时节宜人,盛况空前;其次周遭的环境优美,天气明朗;最重要的是心情,此时的作者已然感慨万千,思绪无所羁绊,真正体会到大自然的生命律动,会的更深层次的愉悦。所以“信可乐也“。这真是人生的一种极致啊~小结:在第1自然段中,记叙,抒情,描写,议论四种表达方式都有,这四种表达方式在具体运用时都不是割裂的,而是经常交融在一起的,。例如:叙述、描写了兰亭宴集的盛况,交代了聚会的时间、地点和缘起。接着以简净雅洁的文字点染了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山峻林茂、清流映带。又描写了暮春三月融和的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就在这样一个清澄明朗,生机盎然的时

7、空之间,作者与贤者“一觞一咏”,“畅叙幽情”以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议论兼抒情。这时我们又要再一次关注情与景的关系了。为了大家跟好的理解,我们首先回忆《长亭送别》,就以它为例,做课内的知识迁移:【训练题组一】(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以致用,让教室里掀起积极思考辩论的良好氛围,让学生能够对刚接触到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针对教学实效及时提供信息反馈。及时练习、评议,分析错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