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概论与案例分析整理

法律概论与案例分析整理

ID:41254696

大小:6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20

法律概论与案例分析整理_第1页
法律概论与案例分析整理_第2页
法律概论与案例分析整理_第3页
法律概论与案例分析整理_第4页
法律概论与案例分析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律概论与案例分析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性质最恶劣的少数犯罪之一。必须从重从快严惩。犯罪构成要件1、故意杀人罪的客体要件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够独立呼吸并能进行新陈代谢的活的有机体,是人赖以存在的前提。2、故意杀人罪的客观要件首先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作为、不作为均可构成。以不作为行为实施的杀人罪,只有那些对防止他人死亡结果发生负有特定义务的人才能构成。杀人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借助一定的凶器,也可以是徒手杀人,但是如果使用放火、爆炸、投毒等危险方法杀害他人,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

2、大公私财产安全的,应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对于教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没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去杀害他人的,对教唆犯应直接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其次,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必须是非法的,既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执行死刑、正当防卫均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经受害人同意而剥夺其生命的行为,也构成故意杀人罪。对所谓的“安乐死”,仍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当然,量刑时可适用从轻或减轻的规定。第三,直接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和间接故意杀人罪以被害人死亡为要件,但是,只有查明行为人的危害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才能断定行为人负罪责。3、故意杀人罪的主体要件故意杀人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不满

3、18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4、故意杀人罪的主观要件故意杀人罪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母法是子法的对称。其含义有二:(1)指某一国家制定的某一法律,以外国法律为依据者,称其所依据之法律为母法;(2)指宪法。因为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故通常亦有母法之称。资产阶级宪法的主要原则1.人民主权原则:主权观念最先由法国的波丹提出,后来卢梭创立了人民主权学说2.人权原则3.法治原则4.权力制约原则近代分权学说是英国洛克首

4、先倡导而由法国孟德斯鸠所完成的。社会主义宪法的主要原则1.权力属于人民原则2.保障公民权利原则3.社会主义法制原则4.民主集中制原则财产权: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各国宪法和法律保障财产权的目的,一是针对来自他人的侵犯,二是针对来自国家的侵犯。然而,近现代宪法保障财产权的旨意,却是偏重在防止来自国家公权力对人民财产权的侵害,从这个意义上说财产权是防范国家侵犯的防卫权。行政补偿的宪法规范结构。(一)合法侵犯私人财产权须以公用为目的。公用征收制度是一个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衡量比较的问题,只有当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且所要实现的公共利益大于所要牺牲的个人利益时,公用征收才有其存在

5、的合理根据。(二)合法侵犯私人财产权须以公正补偿为前提。(三)合法侵犯私人财产权须遵守正当程序。地方行政机关的职权地方行政机关负责管理特定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事务。我国地方行政机关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它们根据“双重负责制”(既要向同级地方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又要对上级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的原则开展工作,其职权主要有以下几项:1、执行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与命令,完成上级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2、发布决议与命令,制定行政措施。3、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文化、教育、公安等事务。依法任免与奖惩行政工作人员。4、保护社会全民所有的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以及

6、公民个人拥有的合法财产。5、县以上人民政府可改变或撤消所属各部门及下级政府不适当的决议、命令。《刑法》第十三条、第十六条之规定,具备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是构成犯罪的基本特征。具体犯罪的构成和罪名,必须是《刑法》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并依照《刑法》定罪处刑的,方为犯罪。《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

7、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第十六条: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成年人教唆未成年人偷盗的判罚不应该是构成教唆罪,应该成立盗窃罪,教唆的人应该成立盗窃罪的间接正犯.教唆未成年人犯罪应该从重处罚.根据刑法第264条规定,犯盗窃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