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中的收获案例反思

遗憾中的收获案例反思

ID:41255678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0

遗憾中的收获案例反思_第1页
遗憾中的收获案例反思_第2页
遗憾中的收获案例反思_第3页
遗憾中的收获案例反思_第4页
资源描述:

《遗憾中的收获案例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遗憾中的收获――一个叙事的教学反思案例灵溪一中饶大思市里校本教研研讨会要在学校召开,接学校通知要我上一节公开课,为校本教研做载体。领导说这是一节重要的公开课,有不少专家来听课,要把一中的风采展示出来。毕业两年了,上过几节公开课,大家评价还好,但上如此规格的公开课,还是有点紧张,而更多的是期待。我希望找一篇能突出“对文本多元理解”的文章来上,因为现时公开课比较看重学生的参与、学生的表现,注重课堂的“热闹”氛围,而“文本多元理解”的课型恰能达成这一要求。翻了课文,发现后面的文章并不适合这以主题。我处于迷茫中

2、,组里几位老师说不要先设定这一主题,要我管自己找好文章备好课,大家再根据文章来确定主题。思索再三,我选定了《土地的誓言》,因为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我想我可以利用文本来激发学生情感,走进文本。现在回想,当时组里老师的建议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和信心,如果没有他们的建议,我可能还在为选择一篇适合“多元化”理解的文章而苦苦找寻。《土地的誓言》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几近散文诗的文章,文中充溢的是众多的鲜明的意象和丰沛激越的情感。写于特定的时代,有着时代深刻的内涵,激荡着浓厚的爱国激情。我把品味

3、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设定为教学的重点。这节课是从课前的几分钟开始的,为了创设情景,激起学生的情感,我播放了《松花江上》。最初的设计,是准备用这首歌导入的,但是发现这首歌比较长,文本的学习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如果再放音乐,时间不够,因此就利用课前的时间反复播放,发现,大多的学生都被那悲凉的音乐感染了,我也被感染了。课就从这里开始了。结合了《松花江上》,问学生:“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好些学生喊来起来:“我知道,是《松花江上》。”听了学生的回答,我感到很是欣慰,学生能知道歌名,就说明学生已经对课文有过认真的预

4、习,如果这篇文章没有进行预习的话,是比较难处理,但我也不好叫学生怎样怎样预习。我很是兴奋的追问,知道这首歌中所表达的时代背景吗?更多的学生回答,“九·一八事件。”为了激励学生,我马上进行表扬,“同学们的知识真是渊博”,现在想起来,这句鼓励性的语言有些不妥,“九·一八”这样一个国耻日,作为中学生应该知道得很清楚,怎么好用“渊博”一词来表扬哪?然后我用了一段话导入到“九·一八”事件中,同时播放了自己制作的配有凄凉音乐的九·一八事件图片。在悲哀的音乐声中,所有的学生的目光都被那凄惨的画面所吸引,那纯洁的眼光中

5、透出悲愤。学生生活已经远离家国之痛,民族之恨,如果不创设一种情镜,对文本的理解将浮于表层,通过这画面、音乐,调动学生恨之情,把他们朴素的情感充分调动起来后,就能顺利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聆听作者的心声。我想我最初设计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趁学生还沉浸在悲愤的情感之中,我马上导入课文,并播放了课文的录音,这篇文章本来并没有课文的录音。本文又需要朗读的渲染了,但我自己朗读不行,我的朗读难激起学生的共鸣,我特地请一位北京的女网友来朗读,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她读的真得很好,情感饱满,投入,听者无不动情

6、但如果让一位男性来朗读,效果可能会更好。此时,教室一片沉寂,学生都沉浸在朗读所营造的氛围中。我没有打破这沉寂,因为这是一个情感酝酿的阶段,30秒左右,我抛出了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听读后的感受,或从中体会到作者蕴含于文中的情感。”刷的,全班三分之二的学生都举起了手,我欣喜于这种场面,因为学生的情感被调动了,我意识到我这节课一定能成功。第一位学生回答:“我体会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我肯定了这位学生的回答。此后,有答“热爱之情”,有答“悲愤之情”,有答“仇恨之情”,对这些回答我都给予了一一肯定,

7、这小小的肯定能激励学生,因为我看到他们坐下时那愉悦的目光。如此看来,学生已经走入文本,把握住了文章的情感基调,后文的继续将顺利很多。于是就在黑板上写下了“爱与恨”两个大字。在研读课文之前,我准备先进行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试教的时候,并没有这一环节的设计,而是直接让学生接触文本,教后发现,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学生比较难深入文本的赏析。我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固然重要,但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不可忽略,如果教师放弃了这一角色,容易走极端。我从自问自答的方式引入:“这类的文章应该怎么学习?一个字“读”

8、,读出作者蕴含于文章的情感,读中品味关键句段。”我便选择了第一段中的三句话,进行朗读评析指导,因为文章前三句蕴涵着作者那种对土地的复杂的情感,,适合进行朗读指导。我让学生齐读后,追问:“读的怎么样?”大多的学生认为读不好。一位学生回答,因为没有读出作者的那种情感,一生补充:“应该读出对土地的那种热爱之情。”生说:“没有读出重音,”我问:“哪些地方需要读重音,”生答:炽痛,无时无刻等。我马上请这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朗读。我问:“读得如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