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生》中高加林的悲剧命运【开题报告】

论《人生》中高加林的悲剧命运【开题报告】

ID:412686

大小:4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07-30

论《人生》中高加林的悲剧命运【开题报告】_第1页
论《人生》中高加林的悲剧命运【开题报告】_第2页
论《人生》中高加林的悲剧命运【开题报告】_第3页
论《人生》中高加林的悲剧命运【开题报告】_第4页
论《人生》中高加林的悲剧命运【开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人生》中高加林的悲剧命运【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 目:论《人生》中高加林的悲剧命运专业班级:汉语言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这句刻在路遥墓前的一块方石上的悼词,极为恰当地表述了路遥短暂而辉煌的文学人生。路遥去世十几年了,这十几年中中国社会变化多么大,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人们越来越讲究实际,应该说不会有什么宣传和炒作,愿意为一个逝去的描写过去生活的,似乎已经过去的这样的作家去花费精力了。但是十多年了,有许多人,特别是很多年轻人他们仍然在默默地读路遥的书。有一家青年报做了调查,结果发现很多青年人,仍然把《平凡的世界

2、》列为对他们人生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而且呢,这一切都是悄悄发生的。既没有组织,也没有炒作,它似乎又一次证明了一个道理,就是真正的敬意总是起自于默默的阅读。奇怪的就是,为什么路遥作品中那些穿着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衣服,说着那个时代特有语言的人物,却能打动今天的年轻人。要知道社会变化如此之快,一代和另一代之间用不了十年。而且呢,现在青年人非常倾向于在自己同龄人中去寻找那种偶像和兴奋点。  一个外国学者他提到过,他说实际上应当把作家作品的杰出性和持久性划等号。路遥就是这样的作家,和《平凡的世界》永垂不朽!就像诗人臧克家所写的,“有的人死了,可他还活着。”路遥将永远活

3、在他热情讴歌的这个世界里。“路遥永远地中止了他对‘人生’深沉而睿智的思考,中止了他对‘平凡的世界’炽烈深挚的激情。他的过早离去,使我们不忍心指责他的不足。我们知道,他走的是躯体,永存的是精神,他真正走进了广大读者的心中,他值得我们敬仰,也值得我们深深理解他。”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路遥研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发展到现在,国内外的学者、专家对于路遥各方面的研究都已相当的成熟,但是我认为,他们更多的研究是从作家的角度、文学的角度去看的,而相对来说从作品的内容、深度的方向进行研究就要少一些,其实这是很有必要的。7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在国内,关于路遥的研究有各种各

4、样形式在表现着,在不同的方面在研究、解读着路遥以及他的作品。当然,这些也是在不同的时期展现出来的,比如说从研究成果的数量上来看,路遥先生去世以前,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相关研究的论文仅有33篇,而这往后的十五年时间里则翻了十番,达到了360篇;从研究的内容上来看,这33篇论文表现出的形势是当时大部分的都是研究路遥的作品手法,作品内容。而1992以后,更多的是对路遥本人,及路遥精神的研究,相反对于作品本身的研究较少。《人生》以及《平凡的世界》是国内路遥研究的重点,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围绕着这两个作品来的。秦兆阳先生曾经对1980年发表的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有过

5、这样的评论“这不是一篇针砭时弊的作品……他所着力描写的,是一个对‘文化大革命’的是非分辨不清、思想水平并不高、却又不愿意群众因自己而掀起大规模武斗,以至造成巨大牺牲的革命干部。”1982年在杂志《收获》上发表的中篇小说《人生》,很快地,有关这部作品的评论、研究在各处引起热烈的争议及讨论,主要是围绕这作品的男主人公高加林。1980年到1982年这一阶段两部作品的发表以及引起的相关争论形成了路遥研究的一个高潮。以读者的眼光来看,“高加林”是这一阶段的标志,因为他作为新时期文学画廊塑造的复杂人物形象是极具典型性的。在“城乡交叉地带”这一特定的环境下出现了高加林,因

6、此也有人把“城乡交叉地带”作为一个窍门来解读路遥,解读《人生》。在之后1986年《平凡的世界》的发表一直到路遥逝世,在此期间围绕着《平凡的世界》所形成的实主义写作手法以及作者对现实主义的新开拓和贡献以及对孙少平的研究则是路遥研究的另一个高潮。在这部作品问世之后就在北京有过一个座谈会,与会者皆是国内著名评论家,参加者一致认为“这是一部具有内在魅力和激情的现实主义力作”,“这部作品之所以被称为严格的现实主义作品,不仅在于作品展示的大量的生活细节、农村生活图画都相当逼真,而且在于作者精细刻画地刻画出了人物的心里、性格,写出了中国人民个体和群体的命运。”他还对《平凡

7、的世界》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7这种异常朴素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采取,决定于两个原因:第一,决定于作家对他所面对的时代和生活过来的世界的独特认识。第二,路遥的这种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彻底的朴素性,还决定于作家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本来面目的典型理解”,最后得出了这部小说“是现实主义的新创获” 的结论。白烨则是认为这部作品“读后使人萦绕于怀的,无疑是普通人在时代变迁和苦难历程中昂扬不屈的生命力,以及由此隐含的对于民族传统的反思与批判,这是《平凡的世界》超越路遥以往创作并跻身于当代优秀长篇行列的一个重要原因。”自1992年路遥逝世以后,在前两个阶段

8、的研究基础上,路遥研究进入了黄金期,具体表现为出现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