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原理

光学成像原理

ID:41276004

大小:87.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1

光学成像原理_第1页
光学成像原理_第2页
光学成像原理_第3页
资源描述:

《光学成像原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光学成像原理光学成像原理简介一个成像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素:·视场:能够在显示器上看到的物体上的部分·分辨率:能够最小分辨的物体上两点间的距离·景深:成像系统能够保持聚焦清晰的最近和最远的距离之差·工作距离:观察物体时,镜头最后一面透镜顶点到被观察物体的距离·畸变:由镜头所引起的光学误差,使得像面上各点的放大倍数不同,导致变形·视差:是由传统镜头引起的,在最佳聚焦点外物体上各点的变化,远心镜头可以解决此难题。 ·图像传感器尺寸:图像传感器(一般是CCD或CMOS)有效的工作区域,一般指  的是水平尺寸。对所希望的视场来说,这个参数对决定预先放大倍数(PM

2、AG)是  很重要的。多数图像传感器的长度与宽度之比是4:3,如下图所示。·预放大倍数:是指视场与图像传感器尺寸的比值,这个过程是由镜头来完成的·系统放大倍数:是指显示器上的图像与实际物体大小的比值,也就是整个系统的放大  倍数。它也可以写成预放大倍数与电子放大倍数的乘积,而电子放大倍数则是显示器  尺寸与图像传感器尺寸的比值。·分辨率:分辨率的大小表征了对物体上细节的辨别能力,下图简单的说明了物体上的  两个方块区域成像到CMOS/CCD相机上。可以看出,因为图像传感器上像素间的距 离已经确定,如果想要区分物体上很近的两点,它们之间必须隔开一定的距离。与

3、分辨率相关的术语有以下几个:·每毫米对线(lp/mm):如上图所示,一对线是指一个红色的区域和一个空白的区  域。分辨率就是用每毫米上对线的数量来表示,因此分辨率常常被看作是空间频率。  这个频率的倒数是指最小可分辨的物体上两点间的距离,用毫米来表示。这个参数可  以用来表征镜头或者相机的分辨率。·像素数:数码相机的分辨率也可以用图像传感器的像素数来表示。如图所示,一对线  与两个像素相对应,换句话说,如果要使两个红色区域分开,就必须一个像素贡献于  红色区域,一个像素贡献于红色区域间的空白。·TV线:在模拟制式CCD相机中,用成像后可分辨的黑白线的数目来

4、表示。这个值  是没有单位的,不能够与每毫米对线相混淆。·C/CS接口:这是工业界CCD和CMOS相机普遍使用的螺纹标准,螺纹规格是   32TPI,即每英寸32线。如下图所示,对C接口,从后凸沿到像平面的距离是   17.526mm;而对CS接口,从后凸沿到像平面的距离是12.5mm。  一个C接口的镜头可以通过一个5mm的接圈接到CS接口的相机上。  光学镜头相关知识·焦点与焦距:焦点是指一簇平行于光轴的平行光经过透镜以后,汇聚成的一点。而焦  距则是镜头的主平面到焦点之间的距离,由于镜头一般有数片凸透镜和凹透镜组成,  所以无法直接判别主平面的位置但

5、通过严格的计算可以得出。要注意后焦面与焦平面  的区别,后焦面是指镜头的最后一片透镜到成像面的距离,如下图所示:·光圈系数(f/#):光圈是用来控制镜头进光量的大小,在光学上称作孔径光阑。对于不同的镜头而言,光阑的位置不同,焦距不同,入射瞳直径也不相同,用孔径来描述镜头的通光能力,无法实现不同镜头的比较。所以一般采用相对孔径的方法来表示,即相对孔径=[镜头焦距]/[入射瞳直径]=f/d在成像系统中,对光圈的调节是很重要的,它可以控制进光量,调节曝光;同时,减小光圈能够提高系统的景深,并提高成像的质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