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物理哲理

成语中的物理哲理

ID:41284405

大小:2.58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8-21

成语中的物理哲理_第1页
成语中的物理哲理_第2页
成语中的物理哲理_第3页
成语中的物理哲理_第4页
成语中的物理哲理_第5页
成语中的物理哲理_第6页
成语中的物理哲理_第7页
成语中的物理哲理_第8页
成语中的物理哲理_第9页
成语中的物理哲理_第10页
资源描述:

《成语中的物理哲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成语中的物理哲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物理与成语的关系物理,何为物,天地万物乃大物也。何为理,自然界奥秘为道理也。物理,天地之间大道理也!中华语言的精深巧妙,中国古人的聪慧与创造性,在成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我们在这里对成语中的物理哲理进行详细的探讨。挖掘其中的奥秘。出现的物理现象经过严谨的商讨与探究,我们发现在古汉语乃至其演变而来的成语中出现的物理现象基本分为以下几类。1.关于力、受力运动以及功能关系的现象。2.关于热学以及分子的热运动的现象。3.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现象。4.关于光的传播、反射与叠加等的现象。关于力与运动的汉语成语刻舟求剑一泻千里独木难支三足鼎立水滴石穿

2、劳而无功随波逐流平流缓进鞭长莫及树大招风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刻舟求剑沉李浮瓜一发千钧关于热现象的汉语成语杯水车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扬汤止沸釜底抽薪抱雪向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关于声现象的汉语成语抑扬顿挫空谷传声掩耳盗铃夜深人静震耳欲聋关于光现象的汉语成语电光石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立竿见影海市蜃楼管中窥豹镜花水月一叶障目漆黑一团镜花水月刻舟求剑此成语也是寓言,大致内容不必再说,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化。从物理知识角度分析,那个楚国人的错误在于未注意到运动的分解中两个分运动具有同时性。剑的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随船一起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加速运动。用不了多久,等船到达目的地,剑早已沉

3、入河底。既然丧失了竖直分运动,那么水平运动就无从谈起。不过,若是河足够深或航程足够小,“刻舟求剑”也有一定道理。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古人看到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感慨事物的永恒与伟大。事实上,太阳和月亮的移动速度非常慢,肉眼根本察觉不到,例如月亮围绕地球公转角速度约为2.38×10rad/S。究其本源在于自转。此现象可用相对运动观点解释,地球相对于太阳和月亮日复一日地围绕地轴旋转,以地球为参考系就会看到日月东升西落。这也就天文学界在较长一段时期为地心说所统治的原因。江河的运动也一样,看到江河的奔流是由于我们以大地为参考系。树大招风树长高了,枝叶茂密,自然

4、容易招致大风的袭击。现用来比喻名气大了,容易遭人嫉恨。其实其中也蕴含着科学道理。在大风吹过的每一点,风对物体表面的压强相差不多,枝叶繁茂的树与风的接触面积当然较大,由压力公式得出,大树所经受的风的压力较大,被毁坏的可能性也大一些。独木难支大家都非常清楚,一根木头没法站住脚的。要解释其中的原因,还要从稳度的概念谈起。稳度,就是指物体的稳定程度。当重力作用线超出物体支持面的时候,这个物体就会被翻倒,处于不稳定平衡的物体重心越低,底面积越大,就越难使重力作用线超出支持面,那么稳度就越大。不倒翁就是根据这偏颇原理制成的。而一根木头底面积小,重心又相对较高,外界条件很容易使其重力作

5、用线偏离,稳定程度就非常差了。三足鼎立实验证明,用三根木头支撑重物是最稳定的。三根木头通力合作,可以平均分配承受的压力,木头不容易折断。三根木头不仅支持力大,而且很容易达到力矩平衡,有很高的稳定的程度。因此古人创造了“三足鼎立”这句成语,比喻三方分力互相抗衡。看,三国时期,魏、蜀、吴不就相持了很长时间吗?水滴石穿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自然能成功。水滴能把石头滴穿,不仅在于水的坚持,更在于它的智慧。水在石头上溅开,接触时间极短。要使水反方向弹开石头,就必须对水有作用力,由动量定理分析,这个力与作用时间和水滴与石头接触时的速度有关。若水滴从

6、较高处落下,获得较大速度,则这个作用力就远大于水滴重力。由牛顿第三定律,水滴对石头的作用力也远大于它的重力。比起其他方法来,滴水穿石可谓事半功倍。劳而无功花了力气却没有功效。这句成语居然和一种物理现象不谋而和,有力的作用,而没有力方向上的位移,那么就不存在做的功了。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就不一一列举了。值得注意的是,物理中的“功”和生活中的“功”不同,前者是指力和物体在力方向的上位移的乘积;后者是指达到目的或某种效果。可见,物理概念和生活语言不能混为一谈。平流缓进为什么“平流”会造成“缓进”呢?“平流”就是指水流上下游的高度落差小。那么上游的水相对于下游的重力势能就少,根据

7、能量守衡定律,转化为动能也就少,水流速度也就慢,于是就造成了“缓进”。鞭长莫及意思是虽然鞭子很长,但总打不到马肚子上。后来就用它比喻力不能及。一般马鞭的使用,都是用鞭的尾部击打。当鞭子过长之后,挥舞马鞭时就起不到一次性击打的效果,而是会产生一系列绳波。这样,绳波的振幅受到限制,要把鞭子打到马肚子上就产生了一些困难。另外,绳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影响,能量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损失,这样鞭子击出的力量也小了很多。立竿见影这个成语再平常不过了。意思是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可看到影子,比喻见效很快。光和影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