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社会工作个案分析

空巢老人社会工作个案分析

ID:41285447

大小:19.4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21

空巢老人社会工作个案分析_第1页
空巢老人社会工作个案分析_第2页
空巢老人社会工作个案分析_第3页
空巢老人社会工作个案分析_第4页
空巢老人社会工作个案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空巢老人社会工作个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背景介绍(一)个人情况:1、年龄方面:案主62岁,刚进入老年阶段。这一阶段,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往往固步自封,还按照自己以前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别人把自己奉为老人,口口声声“老人家”、“老前辈”,使案主极易产生迟暮之感,从而生活态度越来越消极。2、身体方面:案主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近来食量减少,身体素质下降,很少进行身体锻炼。3、精神方面:案主退休后生活变得很清闲,无所事事,感觉比较空虚。时间长了便会意志衰退,情绪消沉,从而加速生理上的衰退和心理功能的降低。(二)家庭情况:案主与老伴住一起,家中唯一的女

2、儿在国外居住和工作,近四年才回来探望一次,很少回家,和女儿的情感交流少了,隔阂加深,由于缺少女儿的照顾和关怀,老人感到被儿女冷落,两位老人经常会产生寂寞感。尤其是案主觉得自己退休后,没了权力,在家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孩子还经常打电话回来,遇到什么事情了,还向他征询意见,可是现在不会这么做了。(三)社会情况:1、社会环境对案主造成一定影响:社会的快速发展让老年人在社会化的过程落后于他人,而且社会没有充分提供老年人社会化的机会和服务,社会政策通常注重于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身体物质保障,并没有满足其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社会更

3、注重青年一代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往往不够。2、案主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传统的中国文化重视天伦之乐,儿孙绕膝,含饴弄孙,仍然是许多具有传统思想的老人的追求。可是随着中国的社会变迁,大家庭解体,社会结构变成以核心家庭为基础,人们的家庭观念淡薄,还有工作调动,人口流动,年轻人追求自己的自由与生活方式等问题,都造成年轻人不能或不愿与父母住在一起的原因。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顾影自怜,再加上体弱多病,更加加重了老年人生理、心理上的状况的恶化。3、社区资源及服务相对缺乏:就目

4、前中国社区的情况而言,一般社区没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与服务,没有关注到空巢老人,没能很好地为空巢老人提供多彩的老年生活,因而案主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的活动。这在一定程度造成案主心理上的孤单、寂寞。二、案例分析(一)资料收集:1、与案主谈话,了解他的情况和想法,尽量了解案主个性,并向案主介绍社会工作的性质和宗旨,介绍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实务和目标,尽量与案主建立良好的关系。2、与案主的老伴及女儿面对面和电话交谈,了解案主的家庭情况,家庭生活状况。3、与案主的邻居和朋友谈话,收集案主个人性格,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资料。附注:需了解

5、的情况:1、案主以前的生活习惯和现在的生活习惯;2、案主平时的活动和交际;3、案主对儿女离家的看法,对自身情况的想法。(二)理论分析:1、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而社会角色的失调会对人们造成打击和压力,使行为人无所适从。案例中,案主原本有着自己的工作,而且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得到周围人的认同。案主觉得这份工作是对他价值的肯定。退休后在这较急剧的变化中,案主一时间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生活亦似乎失去了意

6、义。因而我们社工应该注意给予案主这方面的帮助,解决社会失调问题。2、伯吉斯、哈维格斯特等人的活动理论强调,社会互动对每一个人都有同等价值。个人的角色建立在工作、婚姻和与社会联系及社团参与的基础上。如果老年人失去工作和社交活动,又不能在其他地方找到替代角色或建立新角色,就会成为“没有角色的角色”。这种情况无论是自愿还是所迫,最终将导致其放弃身份,社会价值及自我形象也会变得模糊。因此,老年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与社会保持接触,有活跃的社交生活,积极开辟新的生活形式,才能获得和维持开朗的心境,获得快乐与健康。在本案例中,案主随着退

7、休,社会参与变少,从而越来越封闭,越来越消极。因而社工注意让案主多参加社会活动,广交朋友,拓展兴爱好,把案主闲逸的生活时间安排的饶有乐趣,丰富多彩。3、ABC理论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核心理论,其主要观点就是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外部诱发事件的看法解析评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析造成的。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析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在案例中,A是指案主退休,儿女不在身边,身体状况下降。B是指案主在这些情况下,感到自己的价值已经失去,在家庭

8、里的地位下降。C是指案主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消极、悲观。正是由于案主在A事件的客观世界和B事件的主观世界的相互作用影响,因而案主的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为异常消极、悲观。借鉴于此,我们社会工作者对其情绪行为进行调理,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活动、上门心理陪聊,帮助案主转变正确的生活价值观。4、家庭生命周期。家庭结构不是静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