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文化的兼容与传承

论日本文化的兼容与传承

ID:4128931

大小:200.0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29

论日本文化的兼容与传承_第1页
论日本文化的兼容与传承_第2页
论日本文化的兼容与传承_第3页
论日本文化的兼容与传承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日本文化的兼容与传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5年11月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Nov.,2005第32卷第6期JournalofShanxiTeachers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Vol.32No.6论日本文化的兼容与传承王昌沛(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曲阜273165)摘要:文化是民族性格的反映。并不厚重的文化底蕴使日本民族早已养成了向外学习的习惯,成为一个勇于和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同时,日本民族对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又保持始终不变的尊崇与虔敬,维护其民族文化的主体性。这种兼容与承传的双重性使日本文化具有了采集东西文化成果、消化变形为日本民族独具特色的“和洋结

2、合”文化的特质。关键词:日本;文化;兼容;承传中图分类号:G13.125(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5957(2005)0620124204许多学者对日本文化曾经作过这样的概括:日字。后来,留唐求法僧空海(弘法)又利用汉字行书本古代文化为“唐化”(中国化)、近代文化为“欧体创造了日本行书假名———平假名。1998年日本德化”(西洋化)、现代文化为“美化”(美国化)。然山县出土的遗址中,就有木简用隶书写的“子曰学而,这种概括并不完全准确,尽管它在某种程度上能而时习之”等《论语》的部分文字,经日本考古学家说明日本文化演进的过程,但是它却忽略或淡化了认定是日本最古

3、老的书写《论语》的木简。18世纪日本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性。纵观日本文化发江户时代的国学者本居宣长在《古事记传》中也认展史,可以说日本文化是对外来文化的选择性兼容为《论语》、《千字文》是儒学和汉字在日本普及的启与对本民族优秀文化挖掘、承传的集合体。蒙书籍。汉字和汉籍儒典的传入,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日本文化正是在“中国文明的巨大一、日本文化对外来文化的选择性兼容影响下,到公元4至5世纪就渡过了野蛮阶段,进入日本民族是一个勇于和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了文明阶段”[1](P1),同时也为当时日本民族吸收族,今天的日本文化是传统的日本文化和外来文化儒学和佛教思想提供了契机。

4、在不断接触、交织、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次,日本对中国儒学思想和典章制度的汲取。第一,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发展演变的影响。日本儒学是从中国儒学中吸取滋养,以中国儒学的首先,汉字和汉籍的传入是日本古代文化发展发展为原动力而逐步成长的。公元5世纪初的日本的契机。美国的哈佛学者埃德温·赖肖尔在《日本应神天皇16年,百济人王仁将《论语》携入日本,揭人》一书中说:“日本人非常清楚,他们的文字、词开了日本儒学的发展史。奈良、平安时代的日本早汇、艺术和许多传统的价值观念都来源于中国,中国期儒学,主要受到中国原始儒学和汉、唐经学的影是他们的希腊、罗马。”古代日本没有本民族的文响。进入镰仓

5、时代后,中国的朱子学开始传入日本。字,利用汉字作音符来书写日本语言,著名的《万叶到了江户时代,日本朱子学成为官学。随着中国阳集》就是用这种方法写成的,因而成为“万叶假名”。明学和清代考证学的传入,日本又相继形成了阳明公元8世纪,留学生吉备真备利用汉字偏旁创造了学派、古学派、考证学派等儒学流派,达到了日本儒日本表音文字———片假名,从此,日本有了自己的文学的全盛期。有的日本学者说,日本儒学史“可以收稿日期:2005206230作者简介:王昌沛(1964—),女,山东菏泽人,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124—看作是带有相应变形而压缩地重复了”的中国儒学这些西

6、方文化称为“兰学”或“蛮学”。史[2](P61)。1840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惨败,天朝大国竟盛唐时期是日本吸收唐朝文化的高潮。“唐风败在狄夷小国之手,日本朝野上下为之震惊。1853弥漫奈良城”,日本开始大规模、广范围、酣畅淋漓年,美国叩关,西方蒸汽船不仅造成武力的威胁,也地引进中国文化。据考证:遣唐使共派出12次,每带来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制度,被推至十字次最多时800人,最少也有300人,中国先进的价值路口的日本民族以其敏锐的“转向性”在震惊好奇观念(如儒教、佛教)及政治体制,均由浅入深地被之余,意识到西方文化不可抗拒的先进性。于是,经日本民族吸收。当时儒家思想影响

7、日本国民的道德过开国攘夷的争论,一大批有识之士先开文明之风,生活极深,自从圣德太子执政时期(593—621年)奖积极投入到西学的热潮之中,明治天皇也声称“求励儒学以来,上有所好,下必尤甚,历经唐初的武德、知于世界”,“实行前所未有的变革”[5](P27—30)。贞观时期,社会上很快形成好儒习汉的风气,儒家思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提出“富国强兵、文明想很快普及到日本各地。孝德天皇(749—757年)开化、置产兴业”三大政策,用政府行为鼓励西化。在位时师范唐高祖及太宗亲幸国子学释尊,并效仿1882年,天皇派伊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