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首》(整理后)

《诗三首》(整理后)

ID:41308808

大小:1.44 MB

页数:54页

时间:2019-08-21

《诗三首》(整理后)_第1页
《诗三首》(整理后)_第2页
《诗三首》(整理后)_第3页
《诗三首》(整理后)_第4页
《诗三首》(整理后)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三首》(整理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涉江采芙蓉知识链接《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内容主要抒写乱世士子的人生悲慨。清•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可见内容多写夫妇朋友的离愁和士人游子的失意。诗作情感丰富,描写生动,语言朴素,所唱含蓄动人而曲终情显,标志着五言诗从以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以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梁•刘勰《文心雕龙》称为“五言之冠冕。”梁•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译文:度过江水

2、采摘芙蓉,兰草水泽开满花朵。采来荷花要送给谁?想着的是远方人儿。回头眺望我的故乡,长路漫漫无边无际。两情相爱却各一方,忧伤以至终老异乡。3、用现代语言表达诗歌内容,改写为一首现代诗。1、听读,注意字音,把握节奏2、自由朗读,体会作者情感。朗读感知诗歌解读“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的主要意象是什么?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涉江,有经历险途之意。为所爱的人而涉险

3、,可见其情意深重。故乡的爱人在心中的份量如此之重,使爱情超越了时空的阻隔而愈见真挚美好。 兰泽,是采摘芙蓉之地。诗歌凸出兰泽的芬芳,也就暗示了其他地方的芙蓉颇有不如,从中,似可感受到主人公在爱情上的专一和执着。采芙蓉为什么要涉江,而不就近采摘呢?为什么要采芙蓉以赠所思之人?芙蓉,多指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的高洁品质,历来为人所称道。屈原《离骚》中就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香草”情结。本诗触物生情,见荷花美好,便想起了远方的爱人。古人重离别,每每在分手之际以花草

4、赠人,如折柳、寄梅、赠荷等,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爱之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祝愿之意。以“涉江采芙蓉”起兴,还为美好爱情的追求与坚守,营造了清幽、芬芳、高洁的意境。“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句诗语气如何?这样表达有何效果?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但是这芙蓉并没有送出去,文章中作者自问自答,语气缓和,可以看出来作者的情绪出现了变化,由欢欣转为失落。“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这两句既有人物动作描写,也有心理刻画,你能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么?“还顾”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的?“还顾”一词,动作

5、感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的表现主人公孤独、忧愁、愁怅的形象和心情。表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品读赏析“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两句,除了表达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情感,,想爱却不能相守,让人有“忧伤以终老”的担忧,黯然的心情令人消魂,这种分离是不同与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个是永久的分离,一个是让人产生距离产生美。总结:如何把握古文的思想感情1、通过诵读,直接品味本

6、文的思想感情。2、通过分析,抓取意象—意境---思想情感3、寻找文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感的语句。游子采芙蓉想要送给家乡的妻子,表达了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写出了欲归不得的愁苦心情。主题归纳:诗中主人公的性别重要吗?谁在“还顾望旧乡”?古代远行人多是男人,或为士子奔走于乱世仕途;或为征夫戍守在塞外边关。诗作所唱大约是涉江士子征夫忧患离乱的情感。或者,居家女人想念远方的夫君,她推己及人,想象夫君正在“还顾旧乡”,这样,忧伤的就不仅是一个人了。古人多用这种移情手法,杜甫《月夜》是其代表。本来是身处乱世的我想念妻子,落笔

7、却想象妻子在远方思念着我。如此,采芙蓉的就是女子,诗所表达的是闺怨的情感。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古诗十九首之九【注】华滋:枝叶繁茂、润泽的样子。经时:经过若干时日。【注】华滋:枝叶繁茂、润泽的样子。经时:经过若干时日。拓展探究庭院中有一棵珍奇的树木,绿叶间正绽放著繁盛的花。攀低枝条折下它的花,准备把花赠送给所思念的人。花的芳香充满胸怀、衣袖,可是路途遥远无法送达。这花有什么值得珍贵的呢?只是觉得分別已经很久了。

8、谈谈这首诗和《涉江采芙蓉》在写作手法上有何异同?同:都采用先扬后抑的写法。前六句,诗人对于花、树(意象)的珍奇美丽极力赞扬,最后两句点明了全诗的主题。两首诗歌都意境高洁、清幽,含蓄不尽,余味悠长。异:两者寄托的外物有所不同,《涉江采芙蓉》借“芙蓉”“兰泽”“芳草”的幽香等美好欢乐的情景来以乐景衬哀情,而《庭中有杂树》则是以树寄托。另外,《涉江采芙蓉》结句哀伤不止,而《庭中有杂树》则是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