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方言熟语的文化特点【开题报告】

萧山方言熟语的文化特点【开题报告】

ID:413123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07-30

萧山方言熟语的文化特点【开题报告】_第1页
萧山方言熟语的文化特点【开题报告】_第2页
萧山方言熟语的文化特点【开题报告】_第3页
资源描述:

《萧山方言熟语的文化特点【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 目:萧山方言熟语的文化特点专业:汉语言文学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萧山方言属杭绍方言群。因受邻县方言影响,县内各地区之间的言语各有特点。赭山,南阳等地有较多的海宁话因素;瓜沥,党山等地绍兴语音较重;欢潭,浦阳一带含较多的诸暨音韵;许贤,楼塔地带,渗杂着富阳词语;西兴,浦沿等地受杭州话的溶融较大。代表本县方言的是城厢镇语言。萧山方言属江南吴语,较北音接近古音,至今仍有古音余痕。如:防读作;肥[fei]读作[bi]。在声调中,保留着较多古汉语入声调。在句式中,古文中发问常用“何”字,今此种句式犹存,如“何个”(哪一个?),“作何”(

2、作什么?),(“何”读作[xo])。 宋高宗南渡,北方人徙居县境,从此本县方言中较多地夹杂了北音,有些含入声字的词,已经把入声字改为仿北音的舒声字了。如“鲫鱼”呼作“济鱼”;“后日”呼作“后昵”:“一击”呼作“一记”;亦有全为北音所取代的,如:“黑鱼”呼作“海鱼”;“白鱼”呼为“排鱼”;“蛋黄”呼为“蛋荒”等。 解放后,由于普通话的推广和人口迁徙等因素的影响,本县方言的混杂性有增无减,但除声调变化较大外,声、韵母基本不变。1959年杭州大学方言调查组曾来萧作过方言调查。1964—1966年间,浙江省方言调查组再来萧调查,本章的语音部分,系根据当时驻萧调查的蔡勇飞(现杭师院中文系教师)的原稿整

3、理的,主要发音合作者是蔡建华,陈照贤。而国外对萧山方言还没有相关的研究,所以对萧山方言熟语的文化特点研究,我们主要靠国内的相关资料。至于萧山方言熟语的发展方向和前景,我认为萧山方言熟语在未来的发展过程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的增加,外来语种的进入。萧山方言熟语会不断融入外来语言,给萧山方言熟语加入新的意义,并且蓬勃发展。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萧山拥有8000年的悠久文明史,在风俗人情、地域特色等方面自然也有不少有别于他乡的独特魅力。仅是方言俗语这一项,萧山到底有多少种?每种方言俗语又是怎样形成的?……这些问题,恐怕很少有人能答上来。不过最近,从区文联传来好消息——萧山首本详细叙述方

4、言的书籍《萧山方言》将于本月在跨湖桥文化节举办前后进行首发。该书的发行,既是向文化节献上的一份“厚礼”,也将对今后各界人士研究萧山方言,了解本土民俗,保护萧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积极作用。《萧山方言》由本地80多岁的老先生詹镛安历时15年,在广泛收集、系统考证萧山本土最具特色的方言俗语基础上编辑整理而成,全书共计195万字,专业性强,地域特色明显。据区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书已确定计划印刷1200册,书籍出版后,大部分将赠送给区级机关各部门各单位、镇(街)和学校等,以使更多的萧山人了解本土方言和风情民俗。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一)基本内容:萧山方

5、言熟语的含义萧山方言熟语的文化特点(二)研究方法:文献法,通过图书馆、英特网以及指导老师所提供的资料,查找相关领域的最新理论、收集资料和研究语料指导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三)研究难点:目前学术理论界对萧山方言熟语的研究较少,对于萧山方言熟语的文化特点问题研究相当少,在资料查找方面有一定难度。(四)预期达到的目标:严格按照毕业论文撰写进步和计划,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开题报告的撰写、外文文献的收集和毕业论文的撰写等各项工作。毕业论文按照写作大纲要求,要结构完整、观点鲜明、论证充分、思维严密、内容充实、格式规范,力求有所创新。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1、第一阶段 2009年9

6、月——11月内容:确定论文题目,完成开题报告,上交指导老师。2、第二阶段 2009年11月——2010年3月内容:收集相应的文献资料,完成毕业论文初稿,并上交指导老师。3、第三阶段 2010年4月—2010年5月内容: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的修改、定稿、打印、装订。4、第四阶段 2010年5月内容:参加毕业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格式:论文:作者题目刊名年份卷(期)页码专著:作者书名出版者年份)1、《吴语概说》颜逸明华东大学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2、《汉语熟语通论》武占坤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3、《熟语及其理解的认知语义学研究》张辉军事谊文出版社20034、《认知语用学》熊学亮 上海

7、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5、《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6、《萧山方言》詹镛安杭州出版社20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