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理四柱预测

佛理四柱预测

ID:41316265

大小: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2

佛理四柱预测_第1页
佛理四柱预测_第2页
佛理四柱预测_第3页
佛理四柱预测_第4页
资源描述:

《佛理四柱预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逍遥命理-----佛理四柱预测一、佛理和命理宇宙观的一致性佛教虽作为一门宗教,却为世人阐述了宇宙的根源,它以地水火风空五者来定义组成宇宙的最基本物质。同样,在阴阳学说中,也把宇宙分为五行:金木水火土。我们不必拘泥这两者称呼上的不同。老子李聃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同理,我们也不能把阴阳学说中的五行金木水火土,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的物质:金属、木头、水、火焰和泥土。古人为五行取名金木水火土,只是这五者有着和生活中的金属、木头、水、火焰和泥土的相似性:从革、曲直、炎上、润下、稼穑。如果学

2、易之人牵强的把阴阳五行等同于生活中的五种物质,虽则能部分的解释阴阳五行的生克现象,比如金属在加热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能变成液态的形式,又比如木头燃烧时发出火焰。但这并不利于深入地理解和研究阴阳易术,例如在疾病的研究中,肺属金,肝属木,肾属水,心属火,脾胃属土。如果硬要把人体的五脏六腑等同于金属、木头、水、火焰和泥土,那非但牵强,而且可笑了。佛教源自印度,阴阳学说始于中国。两地虽隔千山万水,但两地间古时的先贤大德们都已穷通宇宙真理,直指宇宙根源。由此可见,真理是唯一的,是不分地域和时间不分古今中外的。八

3、字命理是阴阳学说的其中一部分,它和中医、风水、气功、周易八卦等等,组成了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灿烂精髓。而八字命理归依佛理,又或者更进一步来说,阴阳学说结合佛理,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三才五行六亲七政九宫,三界六道,因果业缘,皆为人力之外、自然之理。诸葛出师未捷身先死之殇、伯温事成抱憾之死,又或淳风之精、康节之灵,彼等虽有神通,不能以富贵(至富贵首当帝王)或则事达而终。可见,术数之力,犹有竟是。力最大的,是因果业缘。无此福缘,任你如何改命改运,终逃不出一个业字。古人云“善易者不卜”,实则告诫后人不要以易来取

4、巧谋事,罔顾天道;而是通过易而知因果业缘,然后修心而养性,行善而积德,消业向善,圆满功德,渡己渡人。这才是“善易者不卜”的最高境界啊。以此,佛教和阴阳学说中的八字命理,都是劝导世人,在洞悉宇宙真理的前提下,顺应天道,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可见在根源上,佛教和八字命理有着一致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二、五行物质生成曾经,我们认为细胞是最小的东西。然后,我们发现了细胞核、原子、质子。目前所知,世界上最小的单位是夸克。可是在理论上,还有我们未知的比夸克更小的微粒。我国独有的阴阳学说认为,最小的组成世界上所有物质

5、的微粒共有5种:金木水火土。所谓的“金木水火土”,只是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金属、木头、水、火焰和泥土有着某些相同的内质而不是我们所见到的金属、木头、水、火焰和泥土。这个道理,学命理的人一定要清楚,尽管有时候日常生活中的金属、木头、水、火焰和泥土能解释一些“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道理,但切记:他们只是在内质上有某些类同而已。由上,我们知道,人是万物之一,也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而组成的。我们身体中,以身体部位的主要(是“主要”,不是“全部”)属性来分,又能分成“金木水火土”(参见逍遥命理关于疾病部

6、位的论述)。我们的身体、身体外的一切事物包括地球、太阳及一切星体,都是由金木水火土组合而来。我们呼吸的空气、沐浴着的阳光,还有看不见的磁场、紫外线等等,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这些感觉器官所能接触和不能接触的一切但凡有“形”(尽管我们不一定能感知这些“形”:比如磁场、紫外线和次声波等等),都是金木水火土的外在体现。宇宙的变化,就是金木水火土的生克刑冲合害会所产生的变化。日起日落、潮涨潮退;花开花落、风起风息,无不是五行物质的运行变化的外在体现。以上这个就是八字命理中大运和流年能对我们人体构成影响的理论依据

7、。每个运中、流年中,金木水火土的影响力的差异和组成我们身体的五行物质的相互作用力,就导致了每个人在不同的大运和流年中会受到不同的吉凶际遇。二、轮回和因果业缘轮回,是佛教对世界所有以物质形式的存在的一种认知。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物质都有着成、住、坏、空的过程。任何物质,包括人,都有着出现(成)、存在(住)、变质消失(坏)和以微粒形式存在(空)的过程。这个微粒,不是我们目前能通过科技手段观测得到的物质,因为太小而不可观之,所以称之为空。空,并不是完全没有的意思,而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8、》中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个“色”是指我们能用身体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意”直接或间接观知的这个“五颜六色”的“物质世界”:物质离不开空的组成;空也需要“物质”这个外在显示才能被人感知。“色”也被称为“质碍”,而“空”有时也被称为“佛性”(因为空的本质的不生不灭、不净不垢、不增不减的)。“众生万物,皆有佛性”。此“空”即叫真如法性,法性不生不灭,亦无垢无净。大德圣贤常讲:诸法从空生,无有离空者。但是凡夫俗子,都被这个“质碍”蒙蔽着不能证悟“佛性”。佛理来说,当一个“生命”“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