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习俗与包袱写法

中元节习俗与包袱写法

ID:41320296

大小:403.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8-22

中元节习俗与包袱写法_第1页
中元节习俗与包袱写法_第2页
中元节习俗与包袱写法_第3页
中元节习俗与包袱写法_第4页
中元节习俗与包袱写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元节习俗与包袱写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文档中元节习俗与包袱写法谢五八一年一度的中元节来临,按民间风俗,各地都忙于“接公公奶奶”回家祀奉。但也有一些人对中元节习俗知之甚少,特别是一些年轻人,或者平时接触这种仪式不多的人,就不知怎么“接”,怎么“送”,怎么“祭”,怎么写封包。有些人知道我是研究民俗的,于是,每年都有人跑来问我,或打电话问我,我就我所知道的,一一作答。但这都是个对个解答,不够大众了解,为了普及,在此作文以答。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三元”之说,即: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庆新年,吃元宵;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谷物新熟,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食寒食,纪念贤人。《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称

2、:“三元者,元,本也。但以上三官为万物之行本,故曰三元。”题解称:“一切众生,生死命籍,善恶录,普皆系在三元九府,天、地、水三官考校功过,毫分无失。所言三元者,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即天官检勾;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即地官检勾;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即水官检勾。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三官之所统摄。”赐福天官叫紫微大帝,赦罪地官叫清虚大帝,解厄水官叫洞阴大帝。又说,这“三元”又分别是这“三官”的生日。另外,八月十五日称中秋节,携老登高,为敬老日,但不在“三元”之内。一、中元节概说一般地说,认为中元节源出于道教。据《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文案大全实用文档于其

3、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道教《太上三官经》又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道教认为:上元节是天官赐福日,中元节是地官赦罪日,下元节是水官解厄日。所以中元日要赦免亡魂的罪责,普渡孤魂野鬼。这就说明,至少在东汉时期就有“鬼魂解脱回家探亲”的文字记载了。其实,农历七月十五日,正值“立秋”时令前后,所以叫“小秋”时节。此时,已有若干农作物开始成熟,有小量秋收了,为不忘先人,民间用新米等供奉祭祖,向祖先报告秋成,让先祖“尝新”。因此每到七月十五日的“小秋”时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这样就形成了中元祭祖的民俗。只是道教产生之后,

4、把这一民间习俗上升为理论,并加以神化而已,因此中元节的真正起源要远远早于道教产生的东汉,应当是由狩猎社会转化为农业社会时期。因为中元节有用新成熟的农作物祭奠祖宗这一背景情节,只有农耕社会才有“新谷祭祖”的物质条件与“祭祖冲动”或“思想动机”——见新思旧——见谷思祖的动因。中元节的时间,一般为农历的七月十五日,但有些地区为七月十六日,有些地区为七月十四日。如湖南中部的梅山地区所属县市就是七月十四日,在七月十四日这一天傍晚就要将先祖送走。先祖拿着后代打发的钱财,先到扬州街上看“竹子戏”,然后才回地府。中元节俗称“七月半”,也叫“鬼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每年到七月初

5、(梅山地区是七月初十),家家户户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准备给老人烧封包。民间传说,七月初一开鬼门,阎王爷就放出全部的鬼魂,让他们享受一年一度的“假期”文案大全实用文档,死去的先人魂归人间检查后代们的善恶情况,在阳间的人们就举办一些祭拜活动来款待他们,尤其是中元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以此祭拜这些从阴间来的鬼魂。在梅山地区,中元节也不叫“中元节”或“鬼节”,还是直接就叫“接公公奶奶”或“七月半”。农历进入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日期间,每天正午前焚香,由家中男丁用金属“钱戳”打印纸钱。纸张是用竹子造的的专用纸,叫“烧纸”,大小规格为9cm×17.5cm

6、。十几张纸为一叠,每叠纸在打印时,只能打印三排,每排打七个或九个戳印,要成单数。戳印状如古代铜钱,一排戳印代表一串钱,三排戳印就是一吊钱,为三百缗。打印好后,把紧叠的纸一张张松开,便于焚化时燃烧。然后按需要以三、七、九、十一、十三……等单数为一叠,用小包袱纸包好。现在市面上有现成的机械打印钱纸买,省去了许多事。二、怎样接送与祭祀祖先1、接先祖。到了七月初一或初十,在傍晚时分,拿一挂鞭炮,三根香,一叠蓬松的散钱纸,由家长带领一家老少,在屋前坪里或屋前路口,烧钱纸,焚香,行鞠躬礼,作揖,恭迎先祖,为首者要说恭迎先人祷告词,如:“公公,奶奶,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元节,我们全

7、家在此恭迎你们回家,希望你们吃好、玩好,并保佑全家老少健康平安……”等等。然后鸣炮,一路烧纸钱引先祖回家。2、祭祀先祖。先祖接到家里后,在桌子上摆上荼水、果品、点心等,侍奉刚进屋的“老客”文案大全实用文档。以后一日三餐都要侍奉好茶、好酒、好饭菜。侍奉的茶杯、酒杯、碟子与饭碗的数量,按习俗不同,有些地方是八个,有的地方是三个(取《道德经》上“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意。在这里,三,表示无限多)。用八个的,桌子四方每方摆二个;用三个的,三个并排摆放在上座位(即所谓的“正位置”,一般在房门对应的方位)。农村有厅堂的,如果在厅堂的方桌上敬祖,杯碗碟则摆放在神龛位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