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渗透地理科学史教育的探索

高中地理渗透地理科学史教育的探索

ID:41321009

大小:2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2

高中地理渗透地理科学史教育的探索_第1页
高中地理渗透地理科学史教育的探索_第2页
高中地理渗透地理科学史教育的探索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渗透地理科学史教育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地理渗透地理科学史教育的探索周义钦【专题名称】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专题号】G32【复印期号】2011年05期【原文出处】《地理教育》(重庆)2011年1/20112期第100~102页【作者简介】周义钦,上海市虹口区北郊高级中学(200081)。【关键词】EEUU    地理学发展的历史,是反映地理科学孕育、产生和发展演变规律的历史,蕴涵着地理学家辉煌的业绩、科学的思想、精神和方法。德国地理学家赫特纳说:“要完全理解现在,永远只有从历史出发才有可能。”在地理学的发展史上,既有众多的地理大发现,又有成千上万地理

2、学家坚韧不拔的探索和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在地理学科中渗透科学史教育,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加广阔深厚的知识背景,开阔学生视野,使其从中得到精神的感染与思想的熏陶。    一、教材编排有机渗透地理科学史的教育素材    试用版(上海)高中地理新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积极汲取全国其他版本教材的宝贵经验,十分重视对地理历史事件、地理学科发展历史和重要地理学家的介绍。其渗透地理科学史教育素材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设立专栏,专题介绍    (1)以地理学家的名字为名称。如第一册的“徐霞客”、“李四光”、“竺可桢”三个专

3、栏,较全面地介绍了我国这三位地理学家的生平事迹、主要学术贡献,还附有三位地理学家的肖像素描图。通过这三个专栏知识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分别了解他们在喀斯特地貌、地质力学和物候观察方面的研究及贡献,而且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2)以科学家和其主要学术贡献为名称。如第一册的“哥白尼的‘日心说’”、“马寅初和他的《新人口论》”,第二册的“杜能圈”、“韦伯工业区位论”等专栏,侧重介绍科学家的学术贡献及形成过程,如哥白尼的“日心说”是在冲破古罗马教会和封建神权势力的强烈攻击和残酷迫害后才最终成为近代自然科学

4、诞生的标志。    (3)以科学理论为名称。如第一册的“宇宙大爆炸”、“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级跳’”,第二册的“中心地理论”等专栏,虽然只是介绍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形成过程,但从中能反映伽莫夫、魏格纳、赫斯和迪茨、勒皮雄、克里斯泰勒等科学家为创立这些新的科学理论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以重大地理历史事件为名称。如第一册的“阿波罗探月”、“中国人飞向太空”,第二册的“西欧文化的传播”、“中华文化的传播”等专栏,尽管只是以地理历史事件为主体,但事件的背后则映照着探索者们不畏艰险的大

5、无畏精神和在事件中的历史性作用。    2.植入正文,正面简介    (1)显性渗透。如在专题3“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历程”中,简介了人类对宇宙太空探索的几个标志性成果:1903年,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在论文中提出了著名的“火箭公式”,论证了用火箭发射航天器的可行性。1957年,前苏联用火箭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从此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1961年,前苏联的“东方1号”飞船载着加加林,进行了108分钟的太空旅行,人类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1969年,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印……从这

6、些专题中,可以领略到齐奥尔科夫斯基、加加林、阿姆斯特朗等为人类探索太空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2)隐性渗透。教材中的很多科学史素材是隐性的,如在专题2“月球的表面特征”部分,指出月球上的环形山大多以著名天文学家或学者的名字命名,如贝利环形山、哥白尼环形山、牛顿环形山、达尔文环形山等,这里隐含着对上述天文学家和科学者的敬仰与纪念。    3.相对集中,形成系列    (1)第一册地理科学史人物素材见下页表1。    (2)第二册地理科学史人物素材见下页表2。    表1    {G32V503.jpg}    

7、表2    {G32V504.jpg}    二、课程实施努力发挥地理科学史的教育功能    1.立足素材,感同身受地理学家和科学家的科学精神    一部地理科学史,就是一部地理科学家们的奋斗史。教材通过介绍古今中外地理学家不畏艰难、执着奋斗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或讲述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树立勇攀科学高峰、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面对教材中众多的地理科学史人物介绍,不能停留于素材表面,而应努力挖掘其教育内涵。如学习“马寅初和他的《新人口论》”专栏时,不仅要介绍马寅初是新中

8、国提出控制人口数量第一人的时代意义、《新人口论》的学术价值,更要通过他的正确思想遭到错误批判但仍坚持真理并最终得到平反昭雪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科学观教育,培养学生不畏逆境、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在科学史上,许多优秀科学家为坚持和捍卫真理或遭受挫折,或付出沉重代价甚至生命的例子比比皆是。布鲁诺、伽利略因支持与宣传日心说,而惨遭罗马教廷的杀害与监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