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文献综述】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文献综述】

ID:413214

大小:3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07-30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文献综述】_第1页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文献综述】_第2页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文献综述】_第3页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文献综述】_第4页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 目: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专业班级:汉语言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正文:字体:宋体,小四号字,行距1.5倍)英国十九世纪小说家简·奥斯丁经过近两百年来读者的鉴赏和批评家的鉴定,已是公认的经典作家了。正如当代著名批评家埃德蒙·威尔逊所说:“一百多年来”,英国“曾发生过几次趣味的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望,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丁经久不衰。”[1]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奥斯丁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洞察力和幽默风趣、细腻明快的文笔向读者再现了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的英国乡村生活风貌。“以轻松诙谐的格调和理

2、性的光芒照出了感伤、哥特小说的矫揉造作,使之失去容身之地。她的创作开启了三十年代现实主义的高潮”。[2]奥斯丁的作品不多,一生共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依出版时间为序,依次是《理智与情感》(SenseandSensibility,1811)、《傲慢与偏见》(PrideandPrejudice,1813)、《曼斯菲尔德庄园》(MansfieldPark,1814)、《爱玛》(Emma,1815)、《诺桑觉修道院》(NoahangerAbbey,1818)和《劝导》(Persumion,1818)。其中,《傲慢与偏见》是她最为重要的作品,确立了她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也最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3、《傲慢与偏见》初稿的标题为《初次的印象》,写于一七九六年至一七九七年,1812年再稿(并更名),1813年出版并发表。书名的改变象征着从第一印象不可信赖这一观念到给人以错误印象的精神因素的改变。该书最吸引人之处在于对人物极其生动的描绘——尤其是通过个性鲜明和措辞巧妙的对话而进行的描绘。《傲慢与偏见》是简·10奥斯丁借助反讽的手法惊心雕琢、悉心构筑的一部杰出的全反讽的艺术作品。在这部小说中成功运用了反讽这一修辞手法,使作品更耐人寻味,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反讽成为奥斯丁小说最显著的特色,这也是奥斯丁语言艺术的精髓所在。以奥斯丁的小说杰作《傲慢与偏见》为研究对象,探讨作品中反复使用的反讽这

4、一修辞手法和艺术技巧,研究反讽艺术在《傲慢与偏见》表现主题、塑造人物和推动情节等方面的贡献,以及它在形成小说尖刻、讽刺、机智、幽默的语言风格方面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这正是本论文写作的目的。“反讽”一词源于希腊文,原指古希腊戏剧中的“佯装者”角色。它最早出现于柏拉图的《理想国》,指一种引他人上当受骗的欺诈和油腔滑调的修辞手段。在尔后的几百年中,反讽从一种修辞手法发展为文学创作原则以至蕴含对世界的认知,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一种多层次、多意蕴的文学术语。艾布拉姆斯的《欧美文学术语辞典》如此界定:“反话(verbalirony),传统习惯上被归类为一种“转喻”(trope):说话人企图表明的含义

5、和他表面讲的话不相一致。这类反话往往表示说话人的某些看法与评价,而实际上暗含着一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与评价。”[3]随着反讽技巧和手段在创作实践中的不断丰富,它的意义边界也在不断被拓展着。但总体来说,反讽包含着这样一种观念和意识,即在文字的表面意义和真实意义之间、行动和结果之间、表象和真实之间有一种不相符、不协调的现象。它具有表象和事实的对照、人物的自信而又无知、人物对于表象和事实的对照的无知无觉的态度所产生的喜剧效果以及观察者在反讽情境面前所产生的超脱感等几个基本特征。反讽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种类:言语反讽、戏剧反讽和情景反讽。言语反讽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反语,主要体现在语言层面上,它是日常

6、生活和交往中使用最频繁、最简单的反讽形式。在文学上,反讽既指语言的修辞技巧,也指隐含在人物、情节或主题中与正面描述意义相左的暗示或对照技巧、组织结构方法。讽刺,是它的外壳,以“似是而非的反论”方式传达作者的美学评价则是他的内核。反讽是小说中的一种最常见的修辞手法,它在叙述情节事件、塑造人物形象、显示作者的情感态度上,具有意婉旨微而又深刻有力、耐人寻味的特点。“这种修辞技巧,甚至被认为是一切叙事文学乃至诗歌不可或缺的,具有普遍有效性的修辞手段”。[4]由此可见,成功的反讽,有助于作者含蓄有力地体现自己的修辞目的,形象生动地刻画作品人物形象。10十九世纪追求的是在规模上宏伟、在笔法上刚劲有

7、力的文学,如像司各特、勃朗特、萨克雷和狄更斯等。与奥斯丁相比,这类作家都涉及更广大的社会面,更深刻的人类生括经验。奥斯丁在世时只不过发表了四篇不署名的小说,在当时声望不高,社会各界对她作品的争论也存在诸多方面,具体来说:第一,有评论认为奥斯丁的作品有严重的局限性,从表面上看,她作品的主题和背景都是相类似的。她对极端的情感和思想不感兴趣,对社会上层和底层也是如此。在她选择的写作领域内有相当多的各式人物,探讨的问题常常是道德的存在与沦丧。她非常肯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