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论苏轼

一蓑烟雨任平生-论苏轼

ID:41326839

大小:4.59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8-22

一蓑烟雨任平生-论苏轼_第1页
一蓑烟雨任平生-论苏轼_第2页
一蓑烟雨任平生-论苏轼_第3页
一蓑烟雨任平生-论苏轼_第4页
一蓑烟雨任平生-论苏轼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蓑烟雨任平生-论苏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蓑烟雨任平生论苏轼的人生苏轼具有以儒学体系为根本的人生思想,但仕途的坎坷又使他充满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为了调适自己的心态,又浸染释、道的思想,形成外儒内道的作风,具体则表现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佛家:修持本性,不为外物所乱道家:乐天知命,安分守己苏轼像二十四岁的苏东坡已经洞察到人生的反复无常,个人命运难以自主的人生哲理,嘉佑六年作《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爪印,鸿毛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君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2、。苏轼与王安石苏轼(1037-1101)嘉祐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熙宁二年(1069年),父亲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元丰二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六岁,御赐谥号文忠(公)。王安石(1021年—1086年)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嘉祐三年(1058年)上宋仁宗

3、赵祯的万言书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王安石在熙宁七年(1074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1076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个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一个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从早年的政治敌人,到晚年的惺惺相惜乌台诗案元丰二年的“乌台诗案”,使苏轼

4、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的人生洗礼。在狱中发出了“梦绕云山心似鹿,魂惊汤火命如鸡”出狱后,被贬黄州。他开始冷静看待人生,反思过往的立身行事.人生如梦的虚幻使他渐渐超越是非褒贬和功名得失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5、”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妇。赤壁赋苏轼东坡游赤壁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

6、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7、,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纯古有”淡泊明志“之说,此处的”闲“亦带有淡泊之意。这种由淡泊而至的淡定。使苏东坡得以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困境里去心胸开阔的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月下景致。而苏东坡的潇洒境界,旷达心胸以及让人敬仰的人格魅力亦于这片静谧散淡的月夜风光中得到一种优美恬适的折射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雨又鸣廊,看取眉头

8、鬓上。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愁休言万事转头空,来转头时皆梦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对于人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对人生的思考苏轼从自然中领悟到人生中诸如生离死别,悲欢否泰,升沉得失,恰如远观近望,横看侧视,姿态各异的庐山,或是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