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第一章

小学班级管理第一章

ID:41327537

大小:278.00 KB

页数:52页

时间:2019-08-22

小学班级管理第一章_第1页
小学班级管理第一章_第2页
小学班级管理第一章_第3页
小学班级管理第一章_第4页
小学班级管理第一章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班级管理第一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班级管理授课教师:贾艳红第一章班级管理概述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时数教学内容思考题案例讨论教学目的让学生简单回顾班级的产生与发展历程。重点把握班级管理的意义、内容、基本要求,为学习本门学科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教学重点班级管理的意义、内容、基本要求对“管理”一词的理解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一、班级的产生与发展二、班级管理的意义、内容及基本要求三、小学班级与小学班主任一、班级的产生与发展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教育教学单位。然而,班级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一)班级的产生(二)班级的发展(一)班级的产

2、生1、班级的产生2、班级的定义3、班级的特点1、班级的产生通常认为,按照年龄阶段区分的“班级”,始创于15-16世纪的西欧。在当时西欧国家创办的古典中学进行了班级组织的尝试。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伊拉斯谟。他在1519年描述了伦敦包罗大教堂的学校情形:在一间圆形的教室里,将学生分成几个部分,分别安排在阶梯式座位上。但是采取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的真正奠基者,应该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图片)。他在《大教学论》中描述了他所设计的“国语学校”的教育方式:“国语学校的一切儿童规定在校度过六年,应当分成六班,如有可能,每班有一个教室,以免妨碍

3、其他班次。”“我认为,一个教师同时教几百个学生不独是可能的,而且也是紧要的;因为,为教师,为学生,这都是一个最有利的方法。教师看到跟前的学生的数目愈多,他对工作的兴趣便愈大;教师自己愈是热忱,他对学生便愈会显得热心。同样,在学生方面,大群的伴侣不仅可以产生效用,而且也可以产生愉快;因为他们可以互相激励,互相鼓励。”在《泛智学校》中,他还说:“分班制度通过把学生按年龄和成绩分成班组,在学校中建立起关于人员的制度。……班不外是把成绩相同的学生结合为一个整体,以便更容易地带领学习内容相同、对学习同样勤勉的学生奔向同一目标。”2、班级的定义定义一:班级就是按照年龄或知识层次

4、编成的有一定人数的学校教学基本单位。它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即学校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定义二:班级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群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3、班级的特点与其他群体相比较,班级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1)、组成人员的相似性(2)、组织纪律性(3)、活动的目的性与计划性(4)、教师占主导(1)组成人员的相似性即学生年龄相仿,文化程度相当,学习目标一致。(2)组织纪律性即学生进校之前已经规定了相应的班级规章制度,学生必须严格遵守,而且个人通常被强制安

5、排在某一个班里,选择余地较小,不能随意调换。(3)活动的目的性与计划性即班级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社会性,以及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素质而设置的管理组织,具有明确的社会指向性。当然,不同时期,社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不同。但必须保证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此,学生要按照规定的学习科目和学习时间而聚集在一起。(4)教师占主导即教师接受学校的委托,代表学校按照已经设计好的教学计划对学生施以教学影响,承担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责任。(二)班级的发展一个班级形成之初,还只是一个由学校统一组织的形式群体,带有拼凑的性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隔膜较大。因此,班级群体需要凭借学校的相关规定,不断向前发展

6、,形成新关系。一个新班级群体大致经历了松散型、合作型以及紧密型三种基本形式。从松散型到合作型,再发展到紧密型,是一个正常的班级所必然经过的历程,但就每个班级而言,并不必然达到紧密型发展阶段,这与整个班级的历史传统、管理水平与管理方法有关。但针对处于不同类型的班级来说,并不能否定每一个发展阶段的价值。松散型班级是班级发展的初级阶段,正是由于这一阶段的存在,管理者才能更有心留意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的生活环境及学生的能力差异,从而对学生重新进行资源配置与教育,为后续发展阶段的到来做准备。这一阶段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更强烈的热情,有更多的机会相互接触,友好相处,进而发展学生

7、的社会性,提高交往力。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班级活动开展的丰富性与学生群体存在的时间长短有关,越是班级初期,学生对班级活动越是感兴趣,积极性越高,这是自然的发展趋向,而班级后续的发展则需要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松散型松散型班级是任何班级成立之初的典型特征。刚开始,学生之间互不认识,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庭,带有各自不同的人文传统、生活方式和个性特征走进班级,每个学生在班级中的动机不同。松散型班级表现的特点为:a、学生交往无感情基础。b、学生个人缺乏自主权。c、没有形成认同的群体行为规范。d、班级凝聚力较小。(2)合作型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