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_梨园春秋_新定稿

第10课_梨园春秋_新定稿

ID:41340255

大小:4.10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8-22

第10课_梨园春秋_新定稿_第1页
第10课_梨园春秋_新定稿_第2页
第10课_梨园春秋_新定稿_第3页
第10课_梨园春秋_新定稿_第4页
第10课_梨园春秋_新定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0课_梨园春秋_新定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课梨园春秋课标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唱脸谱》歌词外国人把那京戏叫做bei-jingo-pe-ra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楞往脸上画“四击头”一亮相美极了妙极了简直OK顶呱呱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外国人把那京戏叫做bei-jingo-pe-ra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 楞往脸上画“四击头”一亮相美极了妙极了简直OK顶呱呱紫色的天王托宝塔绿色的魔鬼斗夜叉金色的猴王银色的妖怪灰色的精灵笑哈哈外国

2、人把那京戏叫做bei-jingo-pe-ra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楞往脸上画“四击头”一亮相美极了妙极了简直OK顶呱呱一副副鲜明的“鸳鸯瓦”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一笔笔勾描一点点夸大一张张脸谱美佳佳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戏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四、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内容概述【思考】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遇到一些可怕的事情总是归于一种无形的力量,认为是“鬼”、“怪”作祟,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戏1.产生背景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于是形成了

3、一种巫术仪式——“傩”。【思考】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遇到可怕的事情总把它归于一种无形的力量,认为是“鬼”、“怪”在作祟,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戏1.产生背景穿戴绚丽服饰、载歌载舞是傩和戏曲的共同点。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代替巫师,表演目的由娱神转向娱人,并发展出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表演艺术,这样巫术仪式就转化成戏曲表演。所以,傩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戏曲源头之一。【思考】傩与戏曲有什么共同点?傩怎样演变成戏曲?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戏2.傩的发展【讨论】怎样设计一种曲艺形式能博采

4、众长,吸引观众?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1.产生背景傀儡戏勾栏百戏说唱顶竿《清明上河图》中的说话场面指出这种戏曲流行的区域,并说一说为什么在这一地区戏曲获得了很大发展?这种戏曲流行在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所以叫南戏。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2.流行区域【原因】宋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时期。由于北方的战乱,人口流徙到南方,大量南徙的北方人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工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民间表演技艺十分兴盛,南戏就在民间歌

5、舞的基础上形成了。宋人周密《癸辛杂识》记载,温州乐清县有个叫祖杰的恶霸和尚欺压百姓。乡人告到官府,祖杰行贿于官府,官府不但不治他的罪,反而将告状人治罪下狱。在这种情况下民间艺人将之写成戏文上演,广为宣传,造成社会舆论压力,最后恶霸和尚被治罪。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思考南戏主要流行于社会中的哪个阶层?有什么社会功能?3.特色南戏主要在民间流行,一般由民间艺人或者下层知识分子创作,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探究】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中,诗文被认为是正统的艺术,而戏曲则被视

6、为旁门左道。故元代以前的戏曲类艺术多为优伶、艺妓等下层人物为之,不受文人们重视,因此也很难产生高品位的作品。到元代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剧作家和高品位的戏曲作品。使元曲成为与唐诗、宋词并称的我国文学史上三大瑰宝之一。为什么许多元代的文人纷纷将一腔才情宣泄在戏曲创作之中?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总结】元代知识分子的地位很低,蒙古灭金后,停止科举考试将近80年,文人入仕的机会相对地说要少多了,九儒十丐,他们的地位仅高于乞丐,被打入了社会的底层,使他们有机会接触下层社会的群众,有机会了解底层群众

7、的生活和情感,体会底层人民的痛苦和愿望。他们较高的文化修养、广博的学识,推动了元杂剧的文学艺术水平,使之逐渐演变为一种成熟而完美的艺术形式。元代杂剧的出现是我国文学艺术史上的一个重大发展,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的艺术奇观。1.元杂剧创作繁荣的原因元戏曲演出壁画“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和王实甫。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2.流行区域【学生活动】根据同学们掌握的知识,选择介绍一个代表人物或代表作,并谈谈自己的理解。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关汉卿(1230?—1300?),号已斋叟,大

8、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杂剧作家。据记载,关汉卿共创作了63个剧本,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关汉卿画像《窦娥冤》插图《窦娥冤》书影《感天动地窦娥冤》元代剧本的创作极大地推动了戏曲的发展,以后的各戏种不断将之改编并搬上舞台。元曲已经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