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VOA经济新闻中模糊限制语的应用和语用功能【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浅谈VOA经济新闻中模糊限制语的应用和语用功能【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ID:413405

大小:168.2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7-07-30

浅谈VOA经济新闻中模糊限制语的应用和语用功能【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1页
浅谈VOA经济新闻中模糊限制语的应用和语用功能【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2页
浅谈VOA经济新闻中模糊限制语的应用和语用功能【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3页
浅谈VOA经济新闻中模糊限制语的应用和语用功能【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4页
浅谈VOA经济新闻中模糊限制语的应用和语用功能【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VOA经济新闻中模糊限制语的应用和语用功能【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英语浅谈VOA经济新闻中模糊限制语的应用和语用功能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属性之一,对语言模糊性的探讨一直是哲学家,语言学家的一个关注热点。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已经注意到“模糊”这一现象。而模糊的概念与理论是美国伯克利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电机工程系和电子学研究室的查德教授1965年最先在《信息和控制》杂志上的一篇题为《模糊集》中的文章中提出来的。他提出了“模糊集”的问题(所谓模糊集,是指由没有明确外延的模糊概念组成的集),从此产生了一系列新学科模糊逻辑、模糊数学、模糊语言学等等。模糊语言学是在模糊集理论的基础上专

2、门研究模糊语言的新学科。国外在模糊语言学方面有许多研究。1923年大哲学家罗素发表了《论模糊性》的论文,指出“整个语言或多或少是模糊的”,揭示了语法中的模糊性质。1957年,英国著名语言学家琼斯(D.Jones)就开始觉察到了语言的模糊性质。他说:“我们大家(包括那些追求精确无误的人)在说话和写作时,常常使用不精确的、含糊的、难以下定义的术语和原则。这并不妨碍我们所使用的词是非常有用的,……通常人们尽管使用不精确的表达方式和难以下定义的术语,但仍能相互理解”(伍铁平,1980)。模糊语言学在中国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学术界一般认为,北京师范大学的伍铁平教授发表于《外国语》1979年第4

3、期的论文《模糊语言初探》是国内最早运用模糊理论对语言模糊性进行研究的论文,标志着模糊语言学在中国的诞生。此后,相继诞生了《模糊修辞浅说》(蒋有经,1991)、《实用模糊语言学》(黎千驹,1996)、《模糊语义学》(张乔,1998)、《模糊语言学》(伍铁平,1999)等。模糊语言在语言运用中有三种情况,模糊限制语是其中最典型,最普遍的一种。模糊限制语(hedges)这个术语最早出现在拉可夫(G.Lakoff)(1972)发表的论文“模糊限制语:模糊概念的标准和逻辑的研究”中。拉可夫(G.Lakoff)30(1972)下的定义是:模糊限制语(hedges)是一些有意把事物弄得更加模糊或更不模糊

4、的词语(wordswhosejobitistomakethingsfuzzierorlessfuzzier)。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学研究在上世纪70年代主要从语义学角度来研究,到80年代转向社会语言学、语用学与话语分析、语篇分析等研究。近年来,模糊限制语研究的内容、视角及理论得到不断的拓宽与丰富,模糊限制语的研究涉及许多方面与学科,包括逻辑学、语义学、修辞学、文体学、话语分析、认知研究、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翻译、交际和跨文化交际、语用学、语篇等。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学研究大约始于80年代初。Fraser(1990)运用语用学分析了模糊限制语的情态动词、模糊限制语的施为性、模糊限制语的缓和功能、礼

5、貌功能及其话语标记功能。Levinson(1987)把模糊限制语看作是避免不赞同的手段、一种讲话者或听者保住面子的消极礼貌策略。Prince等(1982)对模糊限制语进行了划分,并从标记语的角度讨论了模糊限制语。Kasper(1981)视模糊限制语为语气标记语中的降级语,认为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动机就是为了礼貌,它可以使话语表达留有更多的余地,减少负面影响,具有保护面子、倾向自我功能以及倾向改变功能。Markkanen(1997)视模糊限制语为元话语(meta2discourse)的一部分。BlumrKulka(1984)、Grabe(2000)等学者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模糊限制语,Grabe把

6、科技交流中的间接引语分为三类: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概念、模糊施为性的使用与请求的形式。Flowerder(1991)的实验显示,表达性的言语行为,即限制性言语行为具有修正的功能,表示陈述、承诺或者表述施为性行为。Leech(1987)、Nikula(2002)等从话语分析角度讨论了模糊限制语。Franken(1997)讨论了关联理论中的模糊限制语。从国外已有的研究看,语用学视角下的模糊限制语研究的内容可以概括为:缓和语的研究(Flowerder,1991等)、礼貌功能的研究(Blum2Kulka,1984;Levin2son,1987;Leech,1987等)、模糊功能的研究(Schiffri

7、n,1991等)以及语气功能的研究。国内学者较多地从语用学视角研究模糊限制语,如陈意德(2000)分析了言语交际中的模糊限制语及其语用功能。杨慧玲(2001)探讨了模糊限制语在科技论文中的语篇语用功能。杨毓君(2002)、陈治安等(1997)运用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分析了模糊限制语的交际功能。高晓芳(2002)从合作原则的违反讨论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含义及其使用特点,它可以反映说话者对话题内容的态度及观点,30同时又是一种言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