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台湾版教材讲义

荀子《劝学》台湾版教材讲义

ID:4134185

大小:9.65 MB

页数:113页

时间:2017-11-29

荀子《劝学》台湾版教材讲义_第1页
荀子《劝学》台湾版教材讲义_第2页
荀子《劝学》台湾版教材讲义_第3页
荀子《劝学》台湾版教材讲义_第4页
荀子《劝学》台湾版教材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荀子《劝学》台湾版教材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劝学荀子教学导览题解探求作者尚友范文教学内容欣赏段落大意问题讨论基础测验进阶练习学无止境题解探求本文节选自《荀子‧劝学篇》。旨在强调为学的功用,在陶冶才能,变化气质,修养身心。荀子认为学习必须持久专一,透过长期积累、终身学习,才能变化性情,提升品格。文中对于学习的环境、方向及态度等,都有精辟的论述。认为学的内涵以诵经为始,以读礼为终;其目标则由士而逐步向上提升,以达圣人的境域。由于荀子主张「性恶说」,特别重视后天的修为工夫,因此强调学习的重要。〈劝学篇〉为《荀子》开宗明义第一篇,本文旨在劝「学」,而

2、学习的目标则是「积善成德」。全文即围绕此一中心观点,从多方面强调学习的必要与重要。劝,是劝勉、鼓励的意思。就文艺方面说,这篇文章辞藻丰盛,譬喻繁多,句法骈俪,文字简鍊,声韵有抑扬顿挫之美,表现出荀子文学的典型风格,是全书中最美丽的一篇文章。「伪」指与自然天性相对的社会人为;更深一层推究,这里的社会人为又主要指体现了儒家道德理想(「善」)的人文规范、价值导向。「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这是荀子对人类由恶转善,亦即道德行为之可能的著名解释。从性恶论到劝学篇「伪」于荀子,主要是一个道德概念,指一种社会的道

3、德规范、伦理秩序的运作。但更重要的问题在于,依荀子性恶说,人的自然天性是恶的,那么这种恶的自然天性怎样才能接受道德规范、伦理秩序的社会约制呢?这便引出了荀学道德工夫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学」。在荀子看来,「学」是达到「伪」,从而区别君子小人的不二法门,荀子特别注意区别「君子之学」与「小人之学」: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劝学篇〉)参之「

4、无伪则性不能自美」,能够达致「伪」的,自然只能是「君子之学」。那么「君子之学」都学些什么呢?对此,荀子有非常明确具体的规定: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劝学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圣人也者,本仁义,

5、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厘;无它道焉,已乎行之矣。(〈儒效篇〉)从「学」的顺序、意义、目的、科目,一直到学风,荀子都作了具体明确的阐释规定。从这些阐释规定中可以见出,荀子所谓「学」,完全围绕着儒的道德修养与道德践履,以臻于「道德之极」为最高目的。由上述可见,「学」的过程就是「伪」的过程,「学」的内容就是「伪」的内容。由「学」而至「伪」,便改造了人性之恶,成就了道德君子、理想社会,并进而升华到宇宙存在的本体高度。这种由工夫到本体的道德践履,又是典型的儒学「修身」历程。荀子所谓「学」,所谓「伪」,就基本宗

6、旨来说,就是要人修养自身,改恶从善,因此与孔孟一脉相承。性→欲→恶→伪→礼所以人性虽恶,但人人均可以为善,如从事道德学问的学习、修养,积善而日进,就可以成为圣人,故荀子重视为学。作者尚友荀子,名况,战国赵人。时人尊称为荀卿,也作孙卿。生卒年不详,约在公元前四世纪末至三世纪末之间,时代稍后于孟子。图片来源http://cathay.ce.cn/pieces/200612/04/t20061204_9663050.shtml有人认为是古音通假,古代同音字很多,都可以互相通用,「荀」与「孙」声音近似,相互

7、通用,才有「荀子」与「孙子」两种记载。荆轲在卫国,卫人称他庆卿,而到了燕国,燕人称他荆卿。孟卯也称芒卯,司徒也称申徒等。也有人认为战国的末期,宗法废绝,姓氏混一,所以有两姓并称。「荀」与「孙」本来是一家,荀氏有一个别支为孙氏。荀卿、孙卿大家说个清楚荀姓本出于郇国,以国为氏。郇伯的公孙之后,又以孙为氏。孙姓的本原很多,其中有一种是列国诸侯的孙子,或从孙,以孙为氏,以后就形成了孙姓。荀子的孙姓就是由郇伯的公孙后代而来的。郇与孙都是氏,所以并用。孙氏各国皆有,为了将荀子的孙姓与其他的孙姓区别开来,表明所出

8、,司马迁才在《史记》中称荀子,而荀子的弟子和荀子自己的文章中仍然还称孙子或孙卿。这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荀子五十岁时游学齐国,当时齐国稷下(今山东淄博东北)多文学游说之士,其因年长德高,曾三次为祭酒。后遭小人谗毁,离齐入楚,楚国春申君任为兰陵(治所在今山东苍山西南)令。春申君死后,荀子免官去职,从此定居兰陵,授徒讲学,并从事著述。弟子以韩非、李斯最为著名。图片来源http://naruhodo-keyword.com/doc/1002.html荀子是战国晚期的思想家、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