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中国传统服饰民俗文化

第三讲 中国传统服饰民俗文化

ID:41363401

大小:949.5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9-08-23

第三讲 中国传统服饰民俗文化_第1页
第三讲 中国传统服饰民俗文化_第2页
第三讲 中国传统服饰民俗文化_第3页
第三讲 中国传统服饰民俗文化_第4页
第三讲 中国传统服饰民俗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讲 中国传统服饰民俗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主讲教师:黄修明第三讲中国传统服饰民俗第三讲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一、服饰的概念服饰:服与饰的差别服: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是人类物质有形文化在人体外部装饰上的反映。指衣、裤、袍、裙、帽、头巾、鞋、袜、等从头到脚的人体各种外包装物件。一、服饰的概念饰人体饰:纹身、纹面、裹足、染指甲、抹口红、割眼皮、画眉毛等。物件饰:发夹、发结、手镯、戒指、耳环、项链、领带、胸花等。佩饰:佩刀、佩巾、挎包、手提包、扇子、雨伞等服饰民俗:服饰文化:是指人类在服饰构成以及服饰穿戴、服饰审美等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行为习俗与行为规范。是人类在衣着、装

2、饰、佩戴等日常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制度、礼仪、习俗等一切与服饰相关的物质行为与精神行为现象。二、服饰的起源《旧唐书·舆服志》:“昔者黄帝作服,百姓始去皮服布”。嫘祖:实用需要说性别遮羞说审美装饰说服饰起源原因诸说蚕神,丝绸文化发明者。1、“衣,依也,人所依之以蔽寒暑也。”《尔雅·释衣》:《墨子·辞过》:“衣者,适身体,和肌肤也。”服饰起源于人类保暖御寒,使皮肤身体免遭外部环境侵害损伤的实用需要服饰是伴随人类性别羞耻观念产生而出现的“遮羞布”亚当、夏娃的遮羞行为。2、《圣经》故事:人体各部分服装产生的先后顺序排列

3、下体前下体后腰上部头衣足衣“太古之时,衣皮韦,能覆前而不能覆后。”《白虎通义》卷3:孔颖达疏:“在前为形体之亵,宜所先蔽也。”(清)《永昌府志》:“其地之人,以树皮毛布掩其脐下,后体毕露。”服饰起源于人类装饰自我、美化自我的审美需要3、中国学者吕思勉对服饰起源的论述:“衣服之始,非以裸露为亵而蔽之,亦非欲以御寒,盖古人本不以裸露为耻,冬则穴居炀火,亦不借衣以取暖也。衣之始,盖用以为饰,故必先蔽其前,此非耻其裸露而蔽之,实加装饰以相挑诱。”《先秦史》P333服饰的产生,是人类精神力量的外溢,是人和动物在物质有形文化这

4、一外在标志上的界限分野。小结:三、服饰习俗的构成因素1.性别因素男女服装差异:性别服饰的发展趋势:用料、款式、色彩女性服装远比男性服装丰富发达。三、服饰习俗的构成因素《战国策·赵策一》:“女为悦己者容。”韩婴《韩诗外传》:“衣服容貌者,所以悦目也。”鲁迅《男人的进化》:“后来不知怎的,女人就倒了霉;头上,颈上,脚上,手上全都锁上了链条,扣上了圈儿,环儿——虽然过了几千年,圈儿、环儿大多变成了金的银的,镶上了珍珠宝石,然而,这些项圈,镯子,戒指等等,到现在还是女奴的象征。”2.季节因素季节气候单一,服装种类相对单一,

5、品种不丰富。季节气候变化明显,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服装品种丰富,服饰文化发达。3.职业因素职业服装:军人服饰的特点:适应战争的需要不断变革。不同职业群体的外在符号标志。4.实用因素不同的生活实用需要,形成便服、常服、工作服、礼服、吉服、凶服等众多不同类别的服装。新郎官(新官人)的民俗称谓5.生产方式因素狩猎生产方式——兽皮服装畜牧业生产方式——牲畜皮毛服装渔业生产方式——渔皮服装种植生产方式——植物原料服饰四、中国古代对民间服饰的强权干预1.对商人服饰的限制《汉书·高帝纪》:“贾人毋得衣锦、绣、绮、縠、絺、苎、罽。”

6、《明史》卷67:“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农可衣绸纱绢布,商贾只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也不得衣绸纱。”对商人服饰的限制,是封建国家抑商政策在服饰制度上的反映,服装问题体现的是一种政策导向,被打上了鲜明的政治意识形态烙印。小结:2.对平民服饰的限制刘熙《释名·释首饰》:“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宋史》卷153:“庶人,商贾,倡优……只许服皂、白衣,不得服紫。”“幞头巾子,自今高不过二寸五分,妇人假髻,并宜禁断。”《明史》卷67:“庶人冠服,杂色盘领衣,不许用黄……其靴,不得裁制花样,不得金

7、线装饰。”“以民间违禁,靴巧裁花样,诏令庶人不许穿靴……惟北地寒苦,许穿直缝靴。”“庶人衣长,去地五寸,袖长过手六寸,袖口五寸。”小结:中国古代的种种服禁限制,否定了社会民众对自身衣着服饰的自由选择,扼杀了社会成员服饰生活个性化、多元化的审美追求。其结果,传统中国服饰文化丧失生机与活力,长期停滞在单一僵化模式中,不能丰富发展。五、中国传统服饰的禁忌1.袒露禁忌《论语·乡党》:“当暑,袗絺綌,必表而出。”《礼记·内则》:“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基本习俗:寿衣习俗:“男不露脐,女不露皮。”“寿衣露口,儿孙讨口。”原因

8、:血统纯化——妇女守贞——男女大防《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嫂溺援之以手,权也。”男女服装禁忌被打破:A.不分男女的“中性”款式服装不断出现B.不少男式服装被女性接受,女着男装现象越来越普遍性文化封闭2.款式禁忌:①禁奇装异服《礼记·王制》:“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者,杀。”《周礼·天官》:“正其服,禁其奇邪。”《左传》:“服之不中,身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