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诗英译中的“神似”【开题报告】

汉诗英译中的“神似”【开题报告】

ID:413680

大小:28.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7-07-30

汉诗英译中的“神似”【开题报告】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汉诗英译中的“神似”【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英语汉诗英译中的“神似”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一)历史背景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可谓是历史遗留至今的一大瑰宝,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我国古代诗歌的翻译越来越受到各界文人学者的关注。但是汉诗的博大精深往往使得英译工作变得越加困难,有不少人认为译文不仅难以复制原作的感情,还会破坏其原有的魅力与精髓。严复就曾说过,有些文学作品根本不可译,尤其是诗,因为诗歌的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难以分割。在英译过程中,“形”与“神”的问题一直都是备受翻译界争议的话题之一,虽

2、然从根本上来说两者互为依存,但现今大家比较认可的观点是:争取英译在意、形两方面尽量表现原诗之美,忠于原作,达到神似、形似之要求。若二似无法兼顾,则舍形似而力保最重要的神似。“神似”这一概念首先是由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先生提出,朱生豪也有“保持原作之神韵”的观点,尔后,许渊冲提出了“三美论”——诗歌翻译过程中以获取意美、音美、形美为主要目标并以此最终达到传神的境界,“三美”的有机统一即是体现“神似”的关键。由此可见,诗歌翻译中可译或不可译的因素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伴着时代的进步,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交流的增多,我们需要欣赏外国优秀的诗作,同时也需要把我

3、国精美的汉诗译成外文,让全世界人民细细品味中国古文化的精华部分,尽可能地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帮助异国读者获取和本国读者一样多的共鸣与享受。尽管存在语言和文化构成上的差异,想要在翻译过程中较为完美地取得“神似”仍然具有一些技巧,比如选词方法,修辞手法等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必要因素。故本文试图围绕“神似”在汉诗英译过程中的定位、表现以及如何达到“神似”的主要技巧这三方面来探讨这个翻译界中的热点话题,并期望更多的中外学者参与到汉诗英译的探究中来,把中华儿女的宝贵财富、中华文明的骄傲代表在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4、现代许多学者与翻译家都在诗歌翻译中关于“神似”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主要有:1.“形似”与“神似”的处理汪榕培(1994)提到“传神达意”是他一贯坚持的译诗原则,关于传神,既要做到形似,又要神似。从实践上来看,“神似”更为重要,也是就在精神实质上对应或相似,从而给人以生动逼真的印象。郭建中(2000)表述了尤金·奈达关于在翻译中意义对等与形式对等的看法: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2.追求“神似”的途径和策略刘重德(1994)认为“忠实性乃是信达切三原则的概括,既要求译者做到保全原文意义的信,又要求做到译文通顺易懂的达,更要力求与原作风格的切合性

5、。译者应遵循等效原则,做到对原诗意义忠实、功能对等,从译诗实践上确实不能苛求用词完全对等。只要选词灵活,传神达意,亦可使译文达到音美、形美、意美等境界,从而实现译作与原作的“神似”。朱光潜(1997)指出“情趣恰隐寓于意象,可谓达到象征妙境。”“景情吻合,景怡足以传情。”对于汉诗的翻译,尤以准确捕捉文化意象和深度理解其内涵为重。译者在较为熟谙英语语言文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较为合理的对等重构,让译语读者产生犹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使译语读者同源语读者实现文化层面上的交流。(三)发展趋势汉诗英译中的“神似”研究是一个融文学于翻译学其中的学术命题。译

6、诗时,译者即充当了沟通原诗作者与译语读者的纽带或桥梁,发挥着对两种语言文化信息汇总融合的处理中枢、传递媒介的作用。我们应牢记前人的理论总结,汲取精华,将其运用于翻译实践;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找到恰当可行的办法,使译诗等效于原诗在源语读者中产生的效果。而今后的发展趋势将进一步明确“神似”于汉诗英译中的作用,以“神似”作为英译过程中的终极目标。只有使越来越多的汉诗英译作品在深度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境界上不逊色于原作,才能让祖国璀璨的历史文化在译语国度大放异彩。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异国文化

7、的交流,文学作品的翻译早已打破不可译的禁锢,特别是诗歌,翻译作品层出不穷,还有不少佳作为人津津乐道。同时,还有许多来自国外的相关理论知识融汇于诗歌翻译的领域中,例如西方哲学素来追求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即解析的二元论。若把它运用于翻译实践也未尝不可。进行翻译时,我们没有必要必须做非此即彼的选择,应当灵活变通,这也符合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翻译时,遣词造句十分重要,因为尽管译诗要从结构、用韵、风格甚至是文化意象等多方面进行把握,归根结底还是要通过仔细推敲而来的译语词汇来表现的。若想要忠实等效地表述原作,还需要悉心留意译诗过程中的各个层面,力求忠实。

8、译好一首汉诗须从选材砌筑的基石开始,要准确到位地选择语言材料;若要产生视听上的美感共鸣,必要传神达意地斟酌用韵;欲求再现原作丰姿,则要恪守原诗风格;更重要的是,要对等重构文化意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